为社会力量办医"开闸放水" 将试点外资独资医院
近年来,随着政策环境的放宽,全省的民营医院数量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不过市场发展上的弱势地位,依然是业内的“难言之隐”。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安徽新近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今后全省将对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放宽准入门槛,以满足市民们多样化的看病需求。
民营医院依然“弱势”
数据显示,安徽省民营医院的总数已经超过公立医院,就业人员则多达3万余人。不过,从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等“硬件”的医疗资源上,民营医院还远不如公立医院。从全国范围来看,8成以上就诊量在公立医院。
在安徽500多家民营医院中,按照国家标准,三级医院只有几所,二级医院也就30多所,剩下的多是一级医院,像合肥地区民营医疗机构中大多数就是一级医院和专科医院,整体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
“我们的环境及服务比公立医院做得好,但愿意来的本地患者比例太少。”庐阳区一家民营医院的负责人表示,尽管近两年一直倡导和鼓励社会办医,不过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仍处于弱势地位,普遍面临准入门槛高、经营压力大、发展空间小、技术人才缺乏、社会氛围不佳等困难,导致发展起来举步维艰。
患者信任有待培养
“楼下就有一个私人的中医门诊,在社区口碑还不错,但是自己从来没去过,多少还是因为不放心吧。”因感冒来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市民周来告诉记者,因为对民营医院缺乏信任,他宁可打车到公立医院排半天队等候。
在合肥医疗服务市场上,不少民营专科医院的口碑和效益还是不错的,但口碑不好、卫生技术人员缺乏、诚信度有待提高、技术力量不够雄厚的民营医院也存在,这些都绊住了行业的发展。
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民营医院分会的专家介绍,民营医院在欧美国家占比达60%至70%,在日本占比超过了80%。目前,民营医院还是发展期,处于一个大浪淘沙的时期,将会不断淘汰一批缺信重利的民营医院。
“要改变民营医院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的局面,就应该把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纳入同样的监管范围,制定同样的监管标准。对规范诚信的民营医院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医院。”专家认为。
社会办医放宽准入
要解决看病难,改善看病体验,必须鼓励社会办医,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本次出台的《意见》正是安徽进一步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意见》对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放宽了准入,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各类医疗和卫生服务领域。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康复、精神、儿童、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院(站)、社区卫生服务、临终关怀、医学检验等新兴和急需的健康服务机构、特需医疗服务机构。
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在城乡接合部、城市新区等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薄弱的地方举办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对于社会资本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门诊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
将试点外资独资医院
在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积极稳妥推动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资本能通过合作、兼并、购买、入股、领办等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境外投资者还可以合作、合资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并争取外资独资医院试点。
未来,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高招体检、招聘体检、健康体检、孕产妇保健等工作。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应纳入当地“120”急救网络和交通事故定点救治医院。
鼓励医生多点执业
未来,在社会办医的审批方面将进一步打破“玻璃门”,《意见》要求规范社会办医审批程序,建立规范的审批工作机制,实行统一窗口受理和一次性告知,简化审批程序,限时办结。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立审批的属地化管理,对部分医疗机构的审批权限进行了下放。
医生尤其是名医,是医疗领域最稀缺的资源,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办医的一大障碍就是缺少人才,吸引不到好医生。为此,《意见》还强调,支持公立医院医师到社会办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社会办医疗机构人才引进以及医务人员的职称资格评定也与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相一致。
为了让百姓看病更放心,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会加强对社会办医的指导与监管,切实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推行全行业和属地化管理,定期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活动和医疗质量安全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社会办医疗机构医疗纠纷调解纳入全社会医患纠纷调处机制范围,创建平安医院。充分发挥各级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在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社会信誉度。
[ 编辑: 郝倩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