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加速迈向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创新发展不动摇 创新实力迈大步
为推动全市上下切实把发展着力点转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上来,努力在全省当标杆、当示范、当排头、当榜样,今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全面展示我市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举措、做法、成效和目标,为全市改革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强力推进各类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引进全球创新人才打造“人才高地”……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上见成效,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科技、产业、企业、产品、市场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高标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新年伊始,捷报频传。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月27日上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在合肥召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标志着合肥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领域布局上,着力聚焦四大领域:在信息领域,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争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和联合微电子中心;在能源领域,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和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中心;在健康领域,建设离子医学中心与大基因中心;在环境领域,开展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装置的预研。
2016年10月28日,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质子治疗项目开建。如今,这一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同样在2016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中国科技大学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率先开通……合肥不断汇聚科技智力,打造创新高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建设国家级的科学中心,合肥下一步有何举措?据了解,合肥将突出重点、聚焦发力,全力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科技长远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高质量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平台
从“实验室”到“大市场”,从“教学楼”到“生产线”,纵观世界,小小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大问题”。合肥强化顶层设计,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开展科技体制改革,针对科技资源“碎片化”问题,打破高校院所条块分割“孤岛”效应,打造一批新型协同创新平台。
中科大先研院是最具特色的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合肥紧跟时代步伐,牵手中科大,打破机制体制的藩篱,开辟了一块科技体制的改革试验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该院围绕项目的聚集和成果转化,着力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处置、科技人才激励等方面创新,以全新的机制体制,构建创新链条,让技术和人才可以无障碍传送,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成为“以创新促创新,以创新激创新”的生动实践。
企业当主体、院所唱主角、政府大服务。
除高端研发平台之外,合肥建设了新能源汽车、语音信息、公共安全、家电、循环经济、现代显示、光伏光热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打造一批高端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如今,通过研究院的全力研发和我市的大力扶持培育,一些研究院已实现多项技术突破。据了解,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已建成国内第一台场离子显微镜系统、开发出国内第一个光学电磁场三维成像仪;合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完成了几代纯电动轿车产品开发。 与此同时,我市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和合肥创新产业园,集研发、转化、交易、服务于一体,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立体化、网络化、一体化区域创新平台;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创新服务、科技中介、专业技术、创业辅导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实现“找成果、找仪器、找文献、找企业、找资金、找专家、找政策、找人才”等一站式服务。
高水平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未来合肥如何创新发展?我市大手笔擘画了未来创新发展的“路线图”:到2020年,具有合肥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实现创新水平全国一流,主要创新指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聚集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具体说来,在产业创新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打造10个左右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创新能力方面,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到22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翻一番,达到200亿元;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全面创新改革、完善政策体系为抓手,不断增强科技系统工作能力,提升工作站位、聚焦重点目标,持续打造特色亮点,完善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等四大创新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把合肥打造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