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浙江路径

18.05.2016  16:27

推进制造业“机器换人”是浙江提升产业水平、打造浙江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找准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提升方向、探索其提升路径,是促进现代化、自动化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重塑浙江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浙江省制造业“机器换人”工程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继续提升须解决一系列现阶段亟待突破的难题。从企业层面看,部分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认识不够深入,对工作的推进积极性不高,资金和人才成为制约企业“机器换人”的主要因素;从技术层面看,企业引进设备的使用率有待提高,推进“机器换人”工程缺乏专业化服务机构,某些关键共性技术亟待攻克;从行业层面看,目前制造业自动化改造主要集中于汽车零配件、五金、小家电等行业,在3C产业(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的应用相对比较低。“十三五”期间,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是促进现代化、自动化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重塑浙江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提升方向

加快推进生产工艺流程改造的同时延伸产业链配套改造,装备智能化由龙头企业改造逐渐转向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目前许多以产业集群形式存在的一般制造业如汽车零配件、五金、小家电、化工、印染纺织产能巨大,存在强烈的自动化改造需求。但是企业开展“机器换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初期成本投入过高,回收周期过长,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当前推动“机器换人”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十三五”期间,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新型装备改造,引进智能化信息技术,其重要的方向是在加快推进生产工艺流程改造的同时延伸产业链配套改造,实现目前装备智能化由龙头企业改造逐渐转向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随着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逐渐成熟,政府通过龙头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示范效应,倒逼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同时致力于解决配套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难题,提升整个产业链先进设备装备水平。

从重点扶持系统集成商逐渐转向结合市场发展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解决“机器换人”的技术瓶颈。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和下游行业应用三大块,目前主要集中为下游系统集成商,由于产业链上游缺乏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核心技术主要来自进口。为推动“机器换人”工程的持续推进,应把机器人应用和发展机器人产业结合起来,从长远来说应努力缩小国内外市场差距,提高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但在短期内,应结合浙江实际,大力扶持系统集成商,继而通过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实现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上,坚持有行业经验的应用公司和有较强技术能力的集成公司的并重,推动产业链的补全、完善和提升工作。

从单台(套)自动化设备改造、整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转向应用物联网、自动化、云计算、现代通信等技术实现机联网以及厂联网,实现向高端方式转变。目前“机器换人”工程推进主要以单台(套)自动化设备改造、整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为主,这突出表现在部分由“人、机”组合制造零部件的相对独立工序,企业通过单台(套)自动化设备改造,降低人工成本。还有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通过整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实现自动化效能的大幅提升。今后的提升方向则是应用物联网、自动化、云计算、现代通信等技术全面实现机联网以及厂联网,即通过设备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整个工厂设计、制造、仓储、物流、辅助系统等全过程联网,实现高端化的车间数字化生产。

解决技术“易用性”问题,在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之间逐步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尝试逐步在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探索引入。目前浙江省“机器换人”主要集中于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基本上大企业成为主导力量。“十三五”期间,应努力解决技术设备的“易用性”,根据各领域的实际需求,实现设备技术灵活调整的可能性。从行业角度看,随着高端技术在行业间的渗透和普及程度的提高,推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逐渐从传统领域转向更加广泛的制造业领域,包括医药、食品、基础设施等行业,重点集中于汽车和其他运输设备、电脑、电子产品和电器设备行业。此外,尝试在服务领域、农业领域导入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改造。从企业角度看,通过研发灵活便利、应用广泛的工业技术设备,突破中小企业推进“机器换人”的技术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设备自动化改造动力和支撑不足的难题。

二、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提升路径

探索建立浙江“机器换人”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工作促进领导小组,承担总体协调的功能。探索构建浙江“机器换人”的公共服务平台,将设备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用户、金融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关联学会有效匹配。浙江在成立省级“机器换人”指导组的基础上,设立“机器换人”工作促进领导小组,开展整体的协调工作,包括:对促进共同开发和技术协调的环境打造和资金提供等方面进行协调;对于普及率相对高的技术引入,对其“机器换人”路线、方式、目标进行汇总收集,开展行业示范和推广,引导向其他领域拓展,促进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和进一步的普及;与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促进高端人才的培养;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作为开发场所和应用场所桥梁的机器设备试验场所。

尽快组织研究开发下一代机器人所要实现的数据终端化等技术。伴随机器人技术的演进、人机协同工作方式的发展,应预先组织研究开发下一代机器人中所要实现的数据终端化、网络化、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向数据驱动的跨越。现阶段主要着力于加快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加强嵌入式技术产品、传感器技术产品和相关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利用模块化和中间件技术、机器人操作系统运用、国际标准化、平台化战略,解决技术和机器购置价格高、技术普及等问题。突破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是“十三五”期间浙江制造业“机器换人”持续推进和提升的重要突破口。从短期来看,可引导企业推行通用设备租赁和专用设备购买的方式。从中长期来看,考虑到行业的多样性,应致力于实现装备和技术的“易用性”。

建立完善的“机器换人”绩效评估体系,促进制造业“机器换人”的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为持续推进浙江制造业“机器换人”工程,推动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应积极营造社会氛围,构建完善的“机器换人”绩效评估体系。从提高附加值、改善工作环境、节省人力、节约土地、节约能源、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出发,以明确评估重点、合理调整权重、注重科学实效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制造业“机器换人”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促进“机器换人”的全面提升,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培育机器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人才,解决人才短板问题。负责操作维修的技术工人的大量存在,是推动“机器换人”不可或缺的条件,“机器换人”尽管促进“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但短期内制造业失业工人无法胜任机器人工程师等新增岗位。因此,政府应设法主动防范应对,优化劳动力市场格局,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同时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培育精通信息等关联技术的机器人工程师,实现产业与劳动力之间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