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激发新活力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获重要进展,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安徽的创新力量令人惊叹。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把制度创新作为根本保障,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要求,各地紧紧抓住制度创新,在创新发展的征程中演绎着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奇迹。
全创改,点燃创新引擎
——打造一流创新平台,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冬日的科学岛,创新热情如火。日前,国家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获得超过60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海河说,依托这一大科学工程,科学家们每年在《自然》《科学》等权威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二三十篇。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一流的大科学工程和设施集群建设。目前,我省已拥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总数居全国第2位。
“要在新一轮创新发展中勇立潮头,必须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把全创改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完善技术与产业、平台和企业、政策和制度、资本和金融四大创新体系;加快推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创建工作,打造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号工程”;在量子通信、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高性能专用集成电路、机器人等领域布局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突破一批引领支撑产业发展的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力争取得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我省出台创新驱动发展“1+6+2”配套政策,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一改过去“科技部门先立项、拨款,企业再做项目、搞研发”的做法,转向企业先投入、市场再评价、市县先补助、省里后补助,只认条件和绩效。目前,省级共兑现1340家单位政策补助7.5亿元,带动市县先行补助12.4亿元,拉动企业研发投入88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系统推进全创改,需要鼓足干劲先行先试。日前,省政府批复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1家试点单位方案,选择安徽大学等2所省属本科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编制管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探索;选择合肥通用机械院等中央驻皖科研机构参与我省全创改试验,在大产业和大平台建设、管理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军民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选择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在市场化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孵化平台等方面探索;选择徽商银行、省高新投公司2家金融机构,分别在投贷联动和国有出资股权投资基金创新管理方面探索。
“试点单位将通过创新改革释放活力、激发动力,抢得先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整个行业发展探索可行性路径,为我省全创改积累经验。”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桂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