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合肥首演

23.12.2015  00:03

  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剧照

  中安在线讯 12月22日晚,以宰相张英之子张廷玉为主要人物创排的大型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在安徽大剧院上演。该剧通过“五十年不犯错”的张廷玉在朝堂上、生活中的三次主动退让,表现出一个为官者严于律己、严于治家、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情怀,极具现实意义。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等观看演出。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为老家桐城宅地纠纷寄来的退让家书,后邻里两家各让三尺,修建六尺巷方便路人,被世人称颂,广为流传。“六尺巷”从此成为心怀天下、甘于牺牲的文化标识,也成为严于治家、家风传承的精神符号。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通过张英之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老臣张廷玉“让”与“不让”的决然选择重新结构故事,把张家三代做好官、肃贪官的思想和克己奉公、乐于忍让的精神融于其中,在以情动人的同时带来更多思索与启示。

  《大清名相》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精心打造,国家一级编剧余青峰、屈曌洁执笔,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执导。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黄新德、王琴联袂主演。据悉,此前该剧作为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大戏在安庆首演,跌宕起伏的剧情、大气唯美的舞美、荡气回肠的华丽唱腔、演员们酣畅淋漓的表演,赢得广大戏迷观众认可。

  该剧此次来肥公演,演绎的是经过修改打磨的版本,大段的唱腔、大幅度的身段、紧凑的故事衔接,全剧更加成熟完善。此外,这部剧在传承黄梅戏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京剧、话剧的表现手法,在舞美、配乐等方面也有诸多创新。如运用现代动态的舞美创作手法表现人物内心独白,增加铿锵有力的音乐元素表达反腐决心,通过六面背景墙的移动组合展现场景变换等等,让人眼前一亮。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张廷玉的扮演者黄新德认为,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是从令人熟悉的六尺巷故事中生发出新意,赋予“让”字精神新的内涵。“可以说,这部戏既拓展了黄梅戏的表现空间,又弘扬了本土文化,给我震撼,我也乐在其中。”

  “希望《六尺巷》能够成为一种象征,一种中华民族胸怀宽广、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于治家、甘于忍让、勇于牺牲的文化符号;希望当人们看完这个戏后,在每一个人心中都能印记下一道人性美好而坚毅的六尺巷。”导演卢昂表示。

  黄梅戏《大清名相》剧情简介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品行纯正,竭诚供职。为此,雍正遗诏,特颁配享太庙,殊荣千秋。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统领中枢,位极人臣。因其子张若松奉旨晋升内阁学士,张廷玉诚惶诚恐,忧惧张氏满门权倾朝野,于朝局不利,遂奏请告老还乡。乾隆未允,以“太庙既享、焉能收回”为由,留住了功勋老臣。

  官僚利益团伙,视张廷玉为眼中钉、绊脚石,一意欲扳倒而后快,巧设陷阱令张若松卷入一桩不白贿案。

  五十年不犯错之张廷玉,深知数十年来,辅佐朝政、惩贪肃吏,树敌颇多,积怨甚嚣。衰朽之身,领子跑城退礼;忐忑之心,进宫自请罪罚。乾隆念张若松知错速改,赦免了张若松,也断了张廷玉再次请辞之念。

  然,乱臣贼子,岂肯善罢甘休?变本加厉,兴风作浪,致人祸不断,朝局动荡……

  三朝老臣张廷玉,负丧子之痛,忧社稷之患,于个人名节和家国大义之间,何去何从?

  最终,桐城老家一条六尺巷之遗事,荡涤人心,大彻大悟。

  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剧照

  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剧照

  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剧照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