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创研农业科技 助力乡村丰产增收

28.06.2020  13:21

  徐祥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三农,做科技研发有心人,一心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多项绿色高产种植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做高产攻关的领路人,被誉为安徽省“麦王”、“玉米、大豆状元”;做农业技术推广热心人,培训10000余人次,发放资料10万余份,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35项;做农民致富带头人,他领衔或参加研制农业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被当地村民称之为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的法宝,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称赞和全社会好评。2019年1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2020年4月中旬,由省农科院和太和县植保站主持召开的“淮北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暨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观摩会”,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合作社举行。太和县各乡镇种粮大户、农村农业合作社、植保站长、太和县农业农村局和省农科院小麦专家等100余人参会,学习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一喷三防”、小麦赤霉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受益小麦面积达百万亩以上,为今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0年4月中旬,由安徽省农科院和太和县植保站主持召开的“淮北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暨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观摩会”,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合作社举行。图片来源:太和县文明办

     科技研发有心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徐淙祥就开始研究砂姜黑土改造、低产洼地创高产技术,并作为全省农民技术员唯一代表,承担全省农作物区试、生试项目研究和国家、省、市、县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科学使用研究,年年主持或参加研究的农业新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在黄淮地区推广应用。

  2003年10月,他领衔研制的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研究,被评为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市、县突出贡献奖。2014年研制的“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通过安徽省品种委员会审定,获安徽省品种审定证书,在全省推广应用;2017年他领衔研发的小麦、玉米绿色高产种植技术分别获国家发明专利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等;2018年3月,他的农业示范田命名为“中国生态食材生产示范基地”;2019年2月他创办的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多年来,他累计研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35项,出色完成了121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协作项目。

    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联合评审,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图片来源:太和县文明办

     高产攻关领路人

  徐淙祥代表的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近年来实现了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高产田块经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和省小麦专家组实产验收,除水去杂,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18.2公斤、741.7公斤和760.9公斤,连续多年自我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被誉安徽省“麦王”。夏玉米实现了平均亩产超750公斤,高产田块经省玉米专家组实产验收,除水去杂,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049.9公斤和1055.8公斤,其中2019年达到1066.89公斤,屡屡自我刷新全省夏玉米亩产最高纪录;大豆高产示范田块经省专家组实产验收,最高亩产分别达到280.1公斤和317.5公斤,被誉为安徽省“玉米、大豆状元”。为全省粮食绿色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徐淙祥的小麦、玉米周年绿色增产模式最高亩产达1827.76公斤。开辟了淮北平原小麦、夏玉米连作周年亩产超吨半绿色增产模式,并向小麦、玉米周年亩产双吨粮迈近。

     科技推广热心人

  徐淙祥这样说道:“作为农民技术员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十年前,本村的土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技术落后,科技含量较低,小麦亩产只有三四百斤,最高亩产不过五六百斤。为改变家乡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当时作为村支部书记的徐淙祥,决心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改变村里粮食生产低产低效的状况。

  徐淙祥推出了“科技承包”的办法:“村民来种,徐淙祥提供技术,在不增加投入成本的前提下,如果亩产小麦达不到1000斤,大豆亩产达不到300斤,少收部分由徐淙祥包赔,如果超过了这个产量,徐淙祥收取超产部分的20%,作为有偿技术服务费”。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一些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徐淙祥签订了科技承包合同。2003年,徐淙祥在科技承包的1300亩土地上开始了实验。当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承包的850亩大豆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达165公斤,高产田块亩产突破260公斤。《人民日报》为此作了《大灾之年创高产》的专题报道。2014年以来在农业部、中组部举办的全国农村带头人学习班上授课,多次在中央七台和省电台宣传农业绿色种植技术。

   

  徐淙祥在长期一线农业试验示范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探讨出四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即:60首谚语栽培法、20项关键技术栽培法、技术规程栽培法和农时季节栽培法,编印成书向农民发放,被村民誉为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的法宝。

  太和县倪邱镇种粮大户王其贺,2014年三百亩小麦示范田,取得了空前好收成,平均亩产超65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亩产达732.1公斤,他深有体会地说道:“我原来种小麦亩产不足400公斤,2008年应用徐淙祥小麦优质高产60首谚语栽培法,小麦品质、产量年年大幅度提高,每斤小麦产出成本还有所下降。真是‘谚语栽培好,优质产量高,多收又多卖,亩增几百块’……”在阜阳市广大农村像王其贺这样应用徐淙祥小麦优质高产60首谚语栽培法,小麦生产从产量低、品质差,走上小麦优质高产道路,成为科技示范户的事例很多很多……

   

  科技扶贫成果经验交流向全国推广。2019年10月9日至10月14日,在革命老区江西赣州召开的全国人大第10期代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学习班上,徐淙祥“乡村振兴抓科技,科技脱贫斩穷根”的经验交流材料与董明珠经验交流材料一块入选代表交流材料汇编,向全国推广。

     农民致富带头人

  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民徐宗启,是全村有名的特困户,妻子哑巴、残疾,儿子曾因贫困停学,近几年,在徐淙祥代表的帮助指导下,大搞科学种田开办了家庭菜园,农作物产量、品质大幅度提高,收入成倍增长,他深有体会的说“三山六水一分田,科学种田开菜园,种田能打万斤粮,开菜园好比小银行,往后咱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跟着代表学种田,致富脱贫就不难”。如今他家由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提高到现在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特困户变成了科技示范户,从此走上了致富路,在太和县农村像他这样脱贫致富的事例很多、很多……

  目前,徐淙祥根据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要求,领衔成立了“太和县粮食绿色生产联合社,总耕地十万多亩,成员遍布全县乡村,整县推进全县优质粮绿色生产快速高效发展”,因此被聘为安徽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据不完全统计,他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接待现场观摩的各级领导、农业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及农户6000余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70多场次,培训人员43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示范带动当地农户2000余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淙祥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成功做法,受到中央及省、市、县主要领导称赞,得到全国及省、市、县农业专家好评。他的劳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他先后30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县表彰嘉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大户标兵、全国科技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广播电视教育优秀学员、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获得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农业试验先进个人、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麦王”  “阜阳市十大杰出农民”、“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编辑点评:

  风雨坎坷四十年,情系“三农”无怨悔。由于长期过度劳累,超负荷工作,致使他积劳成疾,患高血压、腰肌劳损,老伴也因家务过重,生病去世。但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让乡亲们致富的步伐迈的更快一些,路子更宽一些,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他仍然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一如既往地追求着、拼搏着、奉献着……(张兴良)

[ 编辑:代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