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皖江城市带产业转型升级
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近年来皖江城市带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冶金及有色金属业、汽车及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等一批有规模和特色的产业。但是,其中很多产业不处于产业链的中高端,尚未形成紧密衔接的产业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皖江城市带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在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第一,发挥城市集聚带动作用,推动区域产业联动。积极推进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产业集聚,加强城市创新能力的培育,进而将经济发展中心打造成为城市群创新中心。一方面,各城市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动。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创新,将城市内断续或孤立的行业部门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形成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产品能够衔接配套,使产业链条发挥原来断续或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加强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产业联动。中心城市具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应的人力资本结构,如合肥已成为全国区域性的大都市,是国家重点科学教育文化基地,在知识资本、人力资源资本上已经具有相当的优势。而马鞍山、铜陵和宣城等皖江城市集聚了汽车、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非金属、装备制造业、化工及新材料等处于制造业产业链较中高端位置的品牌产业,这些城市需要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之匹配,但有些城市却缺乏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则具备了这个条件,这就使得中心城市通过辐射作用促进周边城市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成为可能。
第二,通过产业转移提升本地产业基础和集聚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转移无疑为皖江区域建立新的产业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以要素引进的方式承接国内外产业和产品价值增值环节的转移,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皖江城市带产业转型升级,并且有助于加速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各个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对于皖江城市带而言,首先需要提高当地工业的配套能力,形成一批有利于发挥集聚外部性的产业集群,提升本地集聚水平和创新能力;其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专业化市场的竞争秩序,吸引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转移。由于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要鼓励吸引高科技外资须提高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关键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为吸引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投资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投资环境;再次政府应加快皖江城市带各区域间铁路、公路和港口等交通网络建设,特别是港口和高速铁路的建设。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能够对城市群产生促进城际协作的“同城效应”,促进多种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相互关联的“联动效应”。这不仅有利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而且深化了区域内产业链的分工,促进了创新的溢出效应。
第三,构建区域性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造知识的源头,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依托知识和信息聚集的大学和科研院所。首先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和用户形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需要制定一个同时满足各个主体的协同创新战略,实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等创新主体异质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在战略层面实现协同;其次政府往往通过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并搭建相应的平台基地,但是光搭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平台或是仅仅让企业参加产学研战略联盟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成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后,要进一步对开展的各项合作活动有相应效果的考察评价,关注和有效管控后续发展,以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和效果;再次当协同关系和创新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政府需要扮演“需求”方的角色,通过政府采购等手段扶持一批国家和地方急需的重大协同创新项目的发展,或者选择企业迫切需要的行业先进和关键性技术为课题切入点,促使各方从资源和能力上对项目在科技研发与产业化阶段进行协同投入,保证项目研发和产业化的成功,增强各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动力。(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