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平安合肥”
合肥在综治领域一直不乏创新之举,继三获“长安杯”后,本月中旬,平安合肥建设又添殊荣:在2014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颁奖典礼上,《安徽合肥市:基层平安创建成效明显》荣登2014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榜单。
近年来,我市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夯实基础,深入推进平安合肥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平安招牌越擦越亮
平安建设无止境。近年来,我市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源头性问题,排查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以社会化、网格化、信息化为重点,不断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针对一些重点部位和少数地区治安混乱的状况,市综治委出台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若干规定》,明确治安重点地区的范围、类型和20多个部门的职责,规范排查、整治、检查验收程序。压降“四类”可防性案件,合肥出狠招——乡镇街道“四类”可防性案件高发,年度考核不过关,将被“一票否决”,评先评优资格受限。
今年,我市全面深化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筑牢基层社会稳定工作的“第一防线”,依法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多元共治促进和谐
走进滨湖世纪社区观湖苑小区,小区里的38条长椅格外醒目。这些椅子是根据居民意见、由社区共治理事会核准建设的。作为合肥市首个街道级大社区,滨湖世纪社区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党委领导、多元共治、居政分离”的社区治理结构,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业主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我市根据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不同情况,通过“两委两站多中心”社区管理模式、街道社区整合模式、“大社区”管理模式和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等改革探索,实现了工作重心下沉、资源合理配置、管理服务高效,全面建立了“服务基层、贴近群众”的社区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近年来,通过健全相关制度,畅通居民参与选举渠道、参与评议渠道、参与活动渠道等“三种渠道”,我市社区居民自治水平逐年提高。
社会组织活力迸发
2013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1+4”社会服务政策体系。全市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就达550个。
今年,市级财政安排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兑现社会服务“1+4”政策。对新登记的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及新引进的专业社会组织分别给予2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对评估获得3A、4A和5A等级的社会组织分别给予2万元、4万元和8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广大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今年,共有35家公益组织与包河区签订协议书,开展五大类社区服务工作,帮助政府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去年10月份启动的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拥有专业服务队伍1600人,服务老人1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