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省份建设提挡加速

15.07.2014  17:02
本报讯(记者 陈群 汪永安)进入7月份以来,我省汽车产业喜讯连连:奇瑞再创汽车销售满意度全球权威机构测评新高;江汽集团亮出整体上市方案;安徽版“特斯拉”在合工大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成功孕育,有望在11月的广州国际汽车展上亮相。

  像汽车产业一样,得益于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新政策、新机制,全省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提升,正奋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惊人一跃”。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将科技体制改革列为首轮改革的重点任务,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围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新产品研发后补助、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共用和市县创新能力评价等6个方面,制定了相关配套实施细则。

  创新型省份“1+6”政策将合芜蚌试验区行之有效的政策拓展到全省,突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产业、企业、城市、体系和政策环境“五位一体”建设。省政府整合原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新增3亿元,设立每年10亿元的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由过去切块分配到市,向现在的不分地域、大小、身份,一律按市场机制竞争择优支持转变。

  据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革,是对过去科技工作推进、支持、管理和服务方式等,进行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突破性改革,重在建立“五个新机制”。一是建立“企业愿意干、政府就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再支持”的新支持机制,全面取消行政裁量权。科技部门从过去先立项、拨款,企业再做项目、搞研发,向企业先投入、市场再评价、市县先补助、省里后补助,只认条件和绩效转变。二是建立新导向机制,注重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三是建立新评价机制,变专家评审为第三方评价。四是建立新联动机制,实行“省抓推动、市县为主、部门服务”。五是建立新的政策效应放大机制,鼓励各地开展专项特色科技创新政策先行先试。

  机制变,活力增。 1月至5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35.4%,较上年底提升0.2%。量子通信南北干线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7家,总数达2264家,成为省主导产业和各市首位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申请、获授权发明专利分别同比增长74.8%和31.6%,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7位、第8位。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9人,总数达158人,居全国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