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创新发展的安徽领跑】 安徽: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本栏目从今天起开设《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专栏,首先推出系列报道“创新发展的安徽领跑”,聚焦安徽省坚持发展新理念,努力实现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双提升,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
经过14年的试点,之前在在中国科大理化实验大楼筹建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日前正式获国家批准组建国家研究中心,它将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创新、人才培育、学科引领以及成果转移基地,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新组建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目前已集聚了包括11名院士、8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在内的200多名国家高端人才和领军人物。在量子信息、单分子科学、纳米科技、凝聚态物理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处于世界领跑和并跑水平。未来,这个中心将聚焦未来信息、新能源和生命健康等重大创新领域,代表国家抢占全球制高点、赢得竞争主动权。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罗毅介绍:“ 我们将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希望能够在合肥建设成为一个世界上的最优秀的、最强大的和最先进的一个基础研究的基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除了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外,目前安徽已拥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23个。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仅今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获批建设以来,就先后创造了“人造小太阳”持续101.2秒放电、“墨子号”卫星提前完成了量子纠缠分发等三大科学实验任务、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悟空”卫星核心探测器研制与分析等多项世界纪录和突破。在量子信息、超导技术、核聚变及生命健康等领域,安徽已代表国家走在了世界之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安徽正在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加快科技与经济的紧密对接,努力实现更多的原创成果加速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转移转化,以此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目前,安徽在全省打造的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已成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主战场。通过实施“三重一创”等政策和项目的推动,新型显示、智能语音等产业已跑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最前列。再过几天,全球第一条新型显示10.5代线将在合肥新站区正式点火投产,届时,这里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型显示生产基地。在蚌埠,刚刚建成投产的中国第一个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模组项目,这两天又在调试第二条具有德国工业4.0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不仅弥补了硅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产业链,也在世界上进一步展示了安徽的创新实力。
凯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徐根保表示:“ 到明年起来了以后,我们是具有量产的成本最低的世界第一,我们大规模生产以后,可以打破国外的对薄膜电池,尤其是铜铟镓硒电池的垄断,也可以带动(硅基新材料)所有的产业链。 ”
目前安徽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四个国家级战略性创新平台的省份。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下好创新“先手棋”,省委省政府正在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构建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加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相互交织、紧密融合,确保政策体系全面覆盖创新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宛晓春表示:“ 这个创新的格局对我们安徽长远的经济发展,我们创新驱动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制度的保障和体系的保障。这个就使我们安徽后面的经济的社会的发展更加符合我们中央提出来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经济发展的质量能够得到又快又好地提升。 ”
立足于“主基地”、“主引擎”和“主抓手”的打造,创新已成为安徽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引擎、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今年1-10月份,全省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580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8%,同比加快5.8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9.3%。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渌介绍:“ 我相信,就是在这个未来的十年20年里面,安徽一定会在这我们国家这个创新产业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会能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