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在农村的徐海波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6月19日讯(记者:孙玲娟)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同时更多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也陆续出台,为农村创业者们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五年前,徐海波在合肥一家公司做销售,四年前,他选择回到家乡黄山创业,如今,这位70后创业者已经是一家年销售收入3千多万元的企业老板。
“13年7月份我看了一篇报道,是习主席在调研的时候说的一句话,说中国人的饭碗应该端在自己的手上,更安全。我就觉得本届政府对粮食生产肯定比较重视,出台里许多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创业的好政策。我就跟我爱人商量,我们的家乡生态这么好,土地的确抛荒的一年比一年多,,所以我们就想能否回家乡来创业。”
徐海波说,一开始,通过流转土地来发展种植基地,生产优质粮油,可是他逐渐发现,流转的土地都是一个价格,农民旱涝保收,也就觉得种好种坏与己无关,农民在生产中的参与度不强。于是他创新做法,通过企业和农民、村集体三方共建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入股,每年参与分红,合作社负责种植,作为股东之一的有农公司以高于保护价收购收获的粮食,这样既保证了公司的原料供应,也提高了合作社的种植效益,农民的积极性更大大提高。
“在一开始成立合作社的时候,给老百姓是按照400块钱保底再加分红,通过这一季水稻,老百姓一亩田能分到615块钱。”
这一做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更是把有农公司的种植模式当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样板。随着试点合作社的成功,徐海波开始在当地十个村庄复制这种模式。这种基地模式的推广,解决了公司规模化生产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家从成立起就以生产绿色有机食品为定位的公司,保证生产环节的绿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徐海波:“用肥、用种、用药全部由公司统一采购,并且由公司统一防治,这样就确保了农残(达标)。我们还跟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在技术上给我们支撑,产品还通过各个机构进行检测。”
去年,公司实现销售额3千多万元,生产的大米在黄山、合肥等地的200多家超市上架,无论是收购价格还是销售价格都高于普通的大米。今年初,公司创始人徐海波还作为全国唯一的基层农业创业者代表,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座谈会,表达了在农村创新创业的诉求。
徐海波说,今年,在继续扩大基地的同时,公司利用黄山黟县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始走农旅结合的路子。“我们今年也专门成立黟县南山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我们打造一个南山小镇。不单是土地入股了,我们还要把村集体的资产包括农民闲置的民房拿出来入股,我们希望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一个田园综合体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