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咖”到创新平台 合肥已成创新创业新沃土

11.05.2015  12:21

   编者按: 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可以说2015年将成为大众创业的黄金时代。为营造合肥市创新创业氛围,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将合肥打造为创新创业的沃土和高地。从今日起,合肥在线将推出系列报道,围绕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环境保障等三大方面,深度解读合肥市近年来在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方面出台的重要政策、开展的丰富活动和实施的有效举措,通过深入采访一批创新创业的典型事例、人物,大力宣传合肥市创新创业的显著成就。

  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打造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近年来,合肥凭借便捷的交通网络、完整的产业链条、丰厚的人才资源和日益增长的综合实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座充满了希望的城市创业。无论是从刚刚兴起的“创咖”,或是深受在校学生们喜爱的科技创业苗圃,抑或是一个个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和创新平台,让合肥已然成为一块创新创业的新“沃土”。

   创咖——草根创业者聚集地

  几天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3W咖啡屋,与众多“创客”交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创业咖啡”这种全新的创业模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合肥,创业咖啡起步时间不长,但近两年有投资人开始陆续投建,之所以选取咖啡馆的形式来为创业者服务,究其原因,时下合肥最火的“5F创咖”执行董事翁晓松认为,创咖并不只是一间咖啡店或奶茶馆,它只是一种载体,形式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创业者、投资者、创业导师等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所以它更像是一间会议室。


几名创业者在5F创咖交流

  作为安徽省首个通过众筹方式成立的创业咖啡馆,其所在的5F创业园也是利用老旧厂房改造后作为孵化器运营,从2014年9月一期项目启动后,招商率100%,已入驻TMT相关企业23家。“我们的定位就是做TMT企业孵化器,也就是说引进的企业都是通讯、新媒体、IT等移动互联网相关领域的,这里聚集了移动互联网行业上下游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我们的二期工程正在装修改造中,招商也已经完成90%。”翁晓松说。

   科技创业孵化链助大学生圆创业梦

  如果说在“创咖”里喝一杯咖啡可能会,得到一个机会。那么,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科技创业苗圃最大特点在于“拎包创业”。只要你有一个好的项目,科技创业苗圃都会免费提供场地,并提供不超过12个月的免租期,以及电话、网络等公共服务,满足创业者的基本办公要求。对于创业者来说,只要脑袋里装上创业点子,拎个包走进科技创业苗圃就可以创业。


一名大二的学生正在创业苗圃里组装3D打印机,他的梦想是人人都能用得起3D打印机

  据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创新发展部副部长吴倩介绍,创业苗圃是科技创业孵化链最前端,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在这里享受全程预孵化服务,遇到困难时还有投资机构、创业导师提供指导。工商注册、税务办证等中介服务,也有专人跑腿。为了帮助创业项目融资,创业苗圃还提供了不少市场推广、项目发布的机会,吸引天使投资。

  “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在一年的时间内能让自己的项目更加成熟,提升竞争力。截至目前累计服务团队125家,已毕业团队35家,其中有2家进入新四板。”吴倩说。

  当创业苗圃培育出了大量科技创新的“幼苗”后,就可以进入孵化器成长为葱葱绿树,作为科技创业孵化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孵化器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帮助不言而喻。


李翔说,没有民创园对企业的给力保障,就没有他的今天

  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园管理服务中心里,记者见到了合肥凌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翔,这家以发展教育机器人技术为主高科技企业,从最初的五六名员工,发展到如今年销售收入突破1200万元。李翔说,没有民创园对企业的给力保障和提供的各种服务,就不会有他的今天。

  据了解,该孵化器已累计孵化企业206家,毕业企业92家,逐步显示出孵化周期短,孵化成功率高,毕业企业成长速度快等特点。尤其是培育出了一批优秀成功企业,如阳光电源、美亚光电、工大高科、科大立安、科力信息和金星机电等一批上市企业都是曾在此发展壮大的。目前,该中心已经成为合肥市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高成长性技术企业及企业家的重要载体,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创新研究院已成创新要素流动的桥梁

  创新创业需要各类创新要素支持,近年来,合肥市积极探索建设创新研究院,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一批创新型研究院相继成立,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信息链、人才链的“五链融合”。目前,在合肥主要高校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现代显示等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中,有4家进入实体运营,集聚研发人员1065人。

  而在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3D打印、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一大批科研成果通过孵化平台在研究院内实现培育转化,然后推入市场。一套人才、技术、成果无缝对接的创新机制已然形成。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合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2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占全省的比例为35.33%。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0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占全省的比例为35.85%。

  · 合肥在线记者 王浩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