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员刘昌福:走出一条编外爱心邮路
据《安徽邮政报》报道 6月16日上午,在宁国市仙霞邮政支局,记者见到了该支局的投递员刘昌福。
结实的身躯,黝黑的脸庞,布满老茧的双手,有些干裂的嘴唇,22年的山路投递生涯在他的身上刻下浓重的印记。近8000个日日夜夜,刘昌福每天穿梭于仙霞镇、云梯乡的11个行政村之间,确保当地700多户家庭享受到准确、及时、便捷的邮政服务。
2013年,省邮政公司依托全省投递段道,大力建设“爱心邮路”帮扶弱势群体。宁国市邮政局共创建了“爱心邮路”帮扶示范点2条。在这两条“爱心邮路”之外,刘昌福和他的“编外爱心邮路”在当地更是被传为美谈。
得知记者来采访他的“编外邮路”,这个山里的汉子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双手交叉在一起相互搓了搓,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帮助别人,这个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嘛!”
2013年9月的一天,结束了投递工作的刘昌福回到网点帮忙维持秩序,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由妻子搀扶着走了进来。刘昌福认出这是家住仙霞镇杨山村的陈渭鹏,几年前曾与其打过交道,那时他还是个健康的正常人。刘昌福有些惊讶,连忙走上前去搀扶住陈渭鹏的另一只手臂,轻声询问他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取钱。”陈渭鹏颤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本存折。
在办理业务的间歇,刘昌福通过和陈妻闲聊得知陈渭鹏是由于脑部肿瘤压迫视网膜神经导致的双目失明。在他生病后,家中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女儿还在读书,妻子身体本来就不好,陈家可谓是雪上加霜,如今只能靠政府发的低保金勉强度日。看到昔日旧友的现状,刘昌福觉得不能袖手旁观,他当即将身上仅有的200元钱塞到陈妻手中,安抚他们:“不要担心,有什么困难和我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家人!”
刘昌福说到做到。几天后,他就带着米、面、油等物资来到了陈渭鹏一贫如洗的家中,帮他们干些体力活,陪他唠唠嗑。“他家并不在我的投递辖区内。”这就意味着繁重的投递工作结束后,刘昌福还需要绕很大一段山路才能来到陈家。问他累不累,他不多话,却用微笑表达出了心甘情愿。
从去年9月至今,每个月刘昌福至少会去陈家看望一至两次,逢年过节就更不用说了。遇上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他一大早就会先给陈家去个电话,询问下屋顶是否漏雨,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修缮。
“他们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精神抚慰。”刘昌福看到陈渭鹏自生病后性情变得萎靡不振,心情很是焦虑。他除了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陈家的现实情况、以为其争取到更多的福利政策外,同时还积极开导他,收集各种身残志坚的故事读给陈渭鹏听,开导他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同病魔抗争。
刘昌福的爱心举动和他的家庭支持是分不开的。“最初我征求过妻子的意见。”刘昌福家境其实并不富裕,家里的主要收入就是他的工资来源,前两年供儿子读书花去了家中的大半储蓄,他和妻子都是省吃俭用过日子,“我有个好妻子,虽然我们的日子很清贫,可她很支持我。她说,与他们相比,我们日子好过些,因此我们要去帮助他们。”
有了家人的支持与陪伴,这条“编外爱心邮路”也走得更加顺畅。如今陈渭鹏一家已经将刘昌福视作亲人一般,遇到事情第一个就是想着同他商量。在刘昌福的督促下,陈渭鹏甚至还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性格也较生病初期开朗了许多。
问起刘昌福缘何会想要帮助他人,刘昌福笑谈道自己是受了榜样的鼓舞。“我喜欢读报纸,《中国邮政报》、《安徽邮政报》每期一到我就必定先读。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外省有‘溜索姑娘’尼玛拉姆、‘马班邮路’王顺友,省内有‘铁腿’张玉东、‘中国好人’郑爱军,这些榜样们身处艰苦的环境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将邮政的大爱传递给人民群众。同样都是投递员,我要将他们的精神传承开来。同时我也这样教育我的儿子,用我的实际行动去为他树立标杆。”
“我热爱邮政这个家庭,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在更多的人心中树立起邮政的好形象。”刘昌福心中怀揣着两种爱,一种是对社会、对他人的爱,一种是对企业的爱。他对待工作有着一颗炽热的心,平时一有时间就钻研业务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虽然他只身处在基层,却时刻以主人翁责任感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牵挂企业的发展,不仅积极改进投递业务,还对支局一些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地。就像他对记者说的,“投递质量是鱼,人们用邮是水,鱼儿只有在水中才能生存,水有鱼儿才会更加秀美。”(张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