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安徽工业十大事件”出炉

16.02.2017  13:32

记者2月15日从安徽省经信委召开的 新闻 通气会上获悉,2016年度“安徽工业十大事件”火热出炉。“安徽工业增加值首破万亿元大关”、 “《安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助力两化融合再上新台阶”、“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引领安徽工业发展新篇章”等重大事件皆榜上有名。

据了解,为回顾展示一年来安徽工业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进一步汇聚力量,凝聚共识,提振谋事创业信心,安徽省经信委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安徽工业十大事件”征集推荐活动,收集了过去一年来安徽工业发展亮点或对全省制造强省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23项。春节前后,安徽经济报 微信 公众号先后四次对征集的23项事件对外推送,组织开展了网络投票推荐活动。网上推荐活动在全省经信委系统和企业界引起热烈反响,网友累计点击阅读量超过万人次,参与投票超过7500人次(每人仅能投一次)。

根据网友推荐情况,经省经信委领导评议审定, 2016年度“安徽工业十大事件”正式公布,包括:安徽工业增加值首破万亿元大关;《安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助力两化融合再上新台阶;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引领安徽工业发展新篇章;安徽“工业云”开启服务企业的“互联网+”新时代;精品制造提升工业供给水平;电子信息“屏-芯-端”一体化协同发展新生态彰显安徽特色;工业设计大赛吹响产业创新发展集结号;借力知名民企助推安徽工业转型升级;“双创”活动激发工业发展新动能;“中国声谷”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集聚区。(记者 汪乔)

附:

2016年度“安徽工业十大事件”具体资料

一、安徽工业增加值首破万亿元大关

201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扎实推进工业战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增加值总量首次跨越万亿元大关、达10081.2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国第5位;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四万亿元、达到4.16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居全国第7位;实现利润首次突破两千亿元、达到2078.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居全国第8位,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前列,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安徽制造大省的地位基本确立。

二、《安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助力两化融合再上新台阶

2016年12月1日起,《安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共八章六十三条,在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信息安全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对加快我省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各产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2016年,安徽省两化融合指数跃居全国第8、中部第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各项数据,均居全国前列。

三、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引领安徽工业发展新篇章

2016年,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省政府成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年度工作要点至各部门贯彻实施。举办“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训班, 合肥 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方案呈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我省集成电路、电子基础产品、家用电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 汽车 等5大领域被工信部认定为重点支持领域。在“1+14”规划体系初步编制完成的基础上,深入谋划《制造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及《关于支持制造强省建设的若干政策》(送审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专项资金和配套政策为支撑,一手抓高端制造业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全省进一步强化制造强省建设理念,再掀工业全面发展新热潮。

四、安徽“工业云”开启服务企业的“互联网+”新时代

2016年5月5日,省经信委召开企业云平台建设暨产融合作推进工作会议,标志着全省企业云平台建设应用工作正式启动。企业云平台经过半年的建设和推进,基本实现了全省1.8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共建共用,实现了各类涉企数据的整合共享,为全省工业调度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企业云平台集成信息客户端、政策发布、项目申报、数据采集、网上调研、精准帮扶等六大功能,通过一个端口、一个界面,为企业提供大数据、云服务,实现企业服务零距离,为全省工业企业提供了极其便利的一站式服务。

五、精品制造提升工业供给水平

2016年,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经信委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和工业精品培育行动,推动出台《关于推进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59号),着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工业企业质量和品牌水平,推进品质革命,打造精品安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以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使其成为新产品、精品制造的策源地。全年认定省企业技术中心155家、省行业技术中心6家,组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成省级新产品确认611项,比去年增长29%,其中:国内领先水平268项,国内先进水平335项;遴选“安徽工业精品”131个,目前“安徽工业精品”总数达到236个,成为安徽品牌的优秀代表。

六、电子信息“屏-芯-端”一体化协同发展新生态彰显安徽特色

2016年,我省大力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电子信息“屏-芯-端”联动创新发展“安徽模式”取得突出成效。新型显示走上世界“舞台”,全球首条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合肥京东方10.5代线顺利封顶,成为我国逐渐掌控液晶面板主动权的重要标志,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在蚌埠实现量产;集成电路加速崛起,全省首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晶合显示驱动芯片(一期)封顶,在建及签约重大项目总投资过千亿元,合肥“中国IC之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芜湖“太赫兹科学城”启动实施,蚌埠北方通用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区实现投运,我省成为国内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地区之一;智能终端持续提质扩种增量,智能手环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智能手表销量全球前五,彩电产量全国前四,笔记本电脑产量全国前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加速布局。2016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达22.4%,产值规模突破3000亿元,继2011年跨越1000亿元、2014年跨越2000亿元之后,再次实现新千亿元台阶跨越。

七、工业设计大赛吹响产业创新发展集结号

工业设计是未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是增强产业竞争力、培育产业新动能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2016年11月27日,经省政府同意,由安徽省经信委等八个省直部门联合主办的安徽省第三届“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有600余家企业参加,2500余个设计团队参与,征集优秀设计作品4281件。“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是我省工业设计领域的省级综合性大赛,自2014年首届大赛举办以来,参赛个人、参赛企业、投稿作品屡创新高,成为全省集中展示优秀设计成果、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纽带。连续三年的成功、持续开展,在全省营造了关注、参与和支持创新的良好发展氛围,充分激发了各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才能和创业激情,有力推动了优秀工业设计成果的产业化;为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注入了新的、更大动力。

八、借力知名民企助推安徽工业转型升级

2016年5月10日,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洽谈会在合肥举行,标志着我省与全国知名民企新一轮合作发展拉开序幕。会议共签约合作项目806个,投资额7355亿元。与知名民企合作对接,不仅可以为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援、技术支撑、项目支持,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

九、“双创”活动激发工业发展新动能

“双创”不仅是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根本举措,更是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之源。2016年,我委大力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创业创新竞赛平台,深入发掘典型双创模式与经验,充分发挥大企业在“双创”中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全省上下支持“双创”、参与“双创”的浓厚氛围。9月,省经信委举办了2016年度“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来自全省200多个项目报名参加,涵盖了应用软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行业的一系列科技新成果。经多轮角逐,小微企业和创客组共有20个项目脱颖而出,代表安徽参加全国大赛,“智慧城市安全预警应急系统”项目获全国大赛创客组优胜奖,省经信委获得全国大赛最佳组织奖。12月,工信部在合肥召开大企业“双创”现场会,交流大企业“双创”推进工作经验。省经信委挖掘的合肥荣事达集团“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平台”典型案例得到国务院及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重点关注,李克强总理为此批示要求认真总结推广大企业的双创模式与经验。此次现场交流会的召开,推广了荣事达的“双创”模式,提升了我省大企业“双创”推进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

十、“中国声谷”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集聚区

2016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中国语音产业基地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声谷”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按照“集聚发展,布局优化”发展原则、建设“一核、两区、多园”的发展格局,中国(合肥)智能语音产业基地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以智能语音技术研发及应用企业为基础,面向开发伙伴提供智能语音服务,产品涉及移动互联、 教育 、智能客服、智能电视、智能汽车等领域,始终保持着智能语音市场领导者地位,逐步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2016年基地销售收入327.2亿元,同比增长38.89%。基地内示范产业智能语音相关信息消费产品在国内主流语音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整体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现,产业链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从源头技术创新到产业技术创新的全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