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台灾后水利修复三年行动方案
中安在线讯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全力推进灾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和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作,提高我省防洪排涝能力。今年汛期的洪涝灾害,暴露出我省防洪减灾体系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城乡排涝能力不足,沿江湖泊防洪排涝能力较弱,小型水库病险隐患问题突出。为此,《方案》确定了水毁工程修复、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四项目标任务,要求全面修复今年水毁工程,加快提升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
加快水利工程水毁修复 确保明年安全度汛
据统计,全省共需修复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269座、堵口复堤129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66处、重要堤防522.9公里、一般堤防3010公里、大中型水闸4座、小型水闸2891座、水文通信设施191处、排涝泵站等设施2043处、面上小型水利工程41709处。《方案》要求,尽快完成堵口复堤,把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降至最低; 2017年汛前完成损毁堤防、塘坝、闸站等防洪、灌排设施恢复,为防洪减灾创造条件。在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上,全面完成水阳江(当涂段)、青弋江、裕溪河、秋浦河、皖河、滁河、池河等7条主要支流治理工程和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规划内项目,新增水阳江中游治理、杭埠河(含丰乐河)治理、大沙河治理、滁河治理、皖河治理、汾泉河治理等6项工程。全面启动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其中对牛屯河等14条中小河流进行系统治理。加强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着重对包括沿江重点湖泊圩区内的长江流域64个易涝区进行治理,新建、改扩建排涝泵站装机容量31万千瓦。全面解决现有小型水库病险问题,对经安全鉴定或评估认定存在病险问题的1627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方案》强调,在方案编制和单项工程设计时,要着眼提升防洪减灾能力,科学合理确定修复标准,不能简单原样恢复;新修复的工程不得挤占河沟、削减过流能力,严禁侵占湖泊水域。拦河堰坝重建要综合考虑防洪、灌溉、水土保持等需求,慎重选址,做好基础处理,保证工程质量。
投资342.9亿元用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 着力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内容包括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据测算,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估算总投资342.9亿元。对《方案》中新开工的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项目,省级财政每年先行预安排15%的配套资金用于项目启动,预留5%的配套资金实行先建后补。对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中急需使用土地的水利工程,允许申报先行用地。加强验收管理,对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项目按时组织验收并通过的项目,省财政及时兑现预留的5%综合奖补资金;对不能按时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不再安排省级预留的5%综合奖补资金。(记者 彭旖旎)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