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工会力量 助力扶贫攻坚
8月10日,省总工会一行来到位于我省与河南交界处的界首市邴集乡大董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慰问贫困户,并与村领导班子就扶贫攻坚工作如何扎实有序推进、党员在扶贫工作中如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如何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交流。
长期以来,由于患重病及残疾群众较多、缺少支柱产业等种种原因,大董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4年,省里确定该村作为省总工会扶贫点,省总工会干部范明怀同志被选派到该村挂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重点就是帮扶村民脱贫致富。省总工会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对该村实施精准扶贫,帮助村民走上脱贫摘帽的致富路。
“这可是我以后脱贫摘帽的‘法宝’啊! ”村民孙大爷指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笑着说。孙大爷是村子里的贫困户,妻子长期患病,儿子也瘫痪在床,这个原本就处于贫困边缘的家庭几乎陷入绝境。
省总工会依托省里的光伏扶贫开发项目,出资帮助部分贫困户建起了一个个小型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发出的电并网卖给供电公司。 “仅此一项,我家每年就能获得3000元以上的稳定收入。 ”孙大爷笑着说。
像孙大爷这样的贫困户,大董村有170多户。今年以来,在大董村像孙大爷这样通过省总工会光伏扶贫摆脱贫困的贫困户共有 51户之多。除此之外,工会还出资28万元帮助村里建起一座村级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6万元的稳定收入,彻底解决大董村长期没有集体收入的难题。去年至今,省总工会在该村仅光伏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就已达到68万元。
“村里缺少支柱产业,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和规模效益,再加上村民观念保守,小农意识强烈,这些都成为大董村贫困的原因。 ”范明怀说。
长期以来,大董村的农户们一直分散耕种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可耕种的土地约3700多亩。去年5月,省总工会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深入大董村调研,专家认为,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大董村的贫困问题,不光要在物质上进行帮扶,更重要的是促使村民们转变观念,实行土地流转、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紧接着,省总工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驻村扶贫干部,带着大董村村干部、立志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以及准备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一显身手的村民等十余人,专程赴合肥郊区大圩蘑菇种植基地、和县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池州九华乡代村等进行学习考察。
回来后土地流转了200多亩种植土豆,今年夏天首获丰收。工会通过联系,帮助农户将土豆销往合肥周谷堆批发市场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大董村在省总工会扶持下建立的50多个大棚的西瓜也喜获丰收,批发商纷纷上门收购。
“前阵子和村民一起卖土豆卖西瓜,驻村扶贫天天和村民打交道,现在他晒得也跟村民一样黑了。 ”省总工会机关党委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大董村的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也开始起步,以党员示范户带头、部分贫困户加入,总投资70多万元的养羊场开始运转,150多只白山羊、波尔山羊已经入栏。
因病返贫也是大董村贫困的“症状”之一。村民符某夫妇双双患有脑血栓,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儿女;陈某患有眼部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其儿子在外地打工时因伤致残……村里像这样因病、因残致贫的家庭有近百户,他们迫切渴望得到医疗支援。
今年5月,省总工会联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医疗队专程赴大董村开展防病治病讲座和义诊活动。听说省城大医院的专家要来义诊,卫生服务站里一大早便挤满了群众,有些村民甚至大老远或搀扶或抬着病人前来问诊……今后,省总工会还计划派出工会疗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医疗车进一步为村民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减少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
扶贫攻坚要从 “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从增强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上狠下工夫,省总工会积极探索新的扶贫渠道。在大董村,每年都有一些贫困户为子女考上大学筹集学费而发愁,村民们希望自己的子女依靠知识的力量改变贫困的命运。据悉,2014年至今,省总工会共筹集8万余元资金用来资助村里考上大学的贫困生。
大学生小晴就是其中一位。小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女孩,幼年父亲去世,一直与两位老人相依为命。去年秋天,小晴被合肥一所大学录取,全家人在欣喜之余不禁为学费发起愁来。得知消息后,省总工会第一时间将3000元助学金送到她的手中,助其顺利入学;同时,工会还为她在就学期间勤工俭学提供相应帮助,解除她的后顾之忧。
省总工会联系省教育工会设法筹集2万余元资金,更换大董村小学的教学设施,改善小学的教学条件。同时,工会还发动机关党员干部踊跃捐款,为孩子们购置了崭新的书包和文具,并组织党员代表亲自送到他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