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聚力促转型 同心同德稳增长

07.01.2015  03:17

  转型中增长,实现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益的增长;增长中转型,实现更具基础和更具潜力的转型,是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以转型发展为当前重点,深入谋划,主动作为,扎实推进;以稳定增长为工作目标,抓好内需、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协同发力——未来,合肥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因“”制宜推动创新转型升级

  前不久,合肥基于信息技术的公共安全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当前,合肥已有200余家信息技术公共安全企业,从业人员近2.6万人,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明显。作为公共安全产业“主阵地”的高新区,将继续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同样在高新区,语音产业园正在快马加鞭进行建设,又一“千亿产业”初具规模。

  依托自身优势,打造新兴产业,在合肥各县(市)区、开发区已蔚然成风。按照设想,合肥四个城区要围绕中心城区成为“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四大开发区要围绕“工业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五县市要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典范”,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转型。市直各部门要对转型工作加强指导、大力支持,形成合力。

  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近年来,合肥积极招大引强,培育起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创新转型升级的精彩“增量文章”。

  相较于此,“存量转型”也有广阔空间。“去年,全市技改投资增长迅速,远高于工业投资增幅,对工业投资增长具有显著贡献率。”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合肥“存量转型”的一个缩影。而未来,在城区空间转换、开发区二次创业、县域突破、国资国企开放重组等方面,都有转型潜力。

  “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稳增长

  去年,《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编制完成并发布。按照设想,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将达24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0%。而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将达53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0%,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

  未来,合肥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领域均有发力之处。

  根据设想,合肥将不断明确扩大有效投入的途径,围绕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加紧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政策支撑和项目储备,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大盘子”;加快推进智能语音产业园、中车、中工科安等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滨湖国际金融后台基地、万达文旅城、华南城、宝湾物流、中航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高铁、城际铁路、高等级航道以及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五大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同时谋划放开准入,运用新的融资模式,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