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杀妻冤案进入问责阶段 多个关键证据被藏匿
于英生
备受关注的又一起冤假错案——安徽蚌埠于英生案进入“问责”阶段。在于英生获得平反、疑似真凶落网后,蚌埠当地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正式宣布,启动错案追责。案件中一些重大疑点——多个关键证据例如疑似真凶的指纹、精斑等缘何屡屡被无视、是否系办案机关故意藏匿等,均有待最后定论。
业内质疑
自己查自己能否令人信服
引人质疑的另一点是,此案中极大影响裁判结果的,不是证据的补充和完善,而是一次人事变动。
据多位知情人介绍,在于英生案初期,公安部门在破案后向检察机关移交并不顺利,蚌埠市检察院曾以证据不足不予起诉。随后检察机关发生了关键的人事变动——破获于英生案的时任公安局长调任蚌埠市检察院任检察长,于英生很快被提起公诉。
蚌埠市公安局副局长汪洪祥说,蚌埠市公安局对于英生错案感到非常痛心,对其本人及家人表示真诚的道歉,蚌埠市公安局已启动错案追究程序,将针对于英生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认真全面展开调查,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作出处理。
相关法律界人士表示,追责能否公开公正是关键。目前,国内纠正的一些冤假错案至今未公开追责结果。于英生案公检法三家均启动调查追责,可谓动作很大。但如仅限于本级公检法部门自查,甚至是“办错案的人自己查自己”,缺乏外部监督和上级介入,调查如何保证公正?
“我今天要求追责和查清真相,不是为了追究哪个人,而是想维护应有的权利。”于英生说。
案件回放
他“幸运”地活着等来了平反
“我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承认杀人。”于英生说(见图)。哪怕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于英生回忆称,在当地刑警支队办公室,他受到了七天七夜的讯问和折磨。
一切源于1996年12月2日上午,他的妻子韩某在家中被杀。当时,于英生的身份是蚌埠市东市区区长助理;而此后十余年,他就只有一个身份——“杀妻者”。
和呼格吉勒图非常相似,妻子死后,是于英生第一时间报的案。但10天之后,他便被蚌埠警方作为重要嫌疑人刑拘;又过10天,警方宣布案件告破,于英生作为凶手被正式逮捕。
此案的“神速告破”,在当时的蚌埠轰动一时。
等待于英生的是“六年六审”: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两次判处于英生死刑和死缓,均被安徽省高院发回重审;最终在2000年,在没有新证据补充的情况下,蚌埠市中院又判处于英生无期徒刑,安徽省高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杀妻”就此坐实。
上访、申诉、控告,为了替儿子翻案,于英生的老父上百次往返于合肥、北京等地,直至撒手人寰。狱中的于英生说,自己几乎已经绝望,“60岁可以出去就不错了”。为了不让自己精神崩溃,他每天坚持踱步,一遍遍念家人的名字,给自己心理暗示。
2013年8月13日,安徽省高院对于英生故意杀人案再审一案公开宣判,认定于英生故意杀害其妻韩某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告于英生无罪。
当年12月3日,该案疑似真凶——原蚌埠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中区大队一中队民警武钦元落网。今年1月5日上午,安徽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定管辖,对“于英生杀妻案”的犯罪嫌疑人武钦元进行不公开开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