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黑冠长臂猿新添群体 我国仅分布在靖西邦亮保护区
18.06.2015 18:24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 忽闻猿鸣“二重唱”
5月25日,由云南大理大学灵长类专家、西南林业大学研究人员和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长臂猿监测队、护林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开始第二次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野外调查。
刚进驻靖西县邦亮保护区,一阵悠长的啼叫声从远处传来,让调查人员异常兴奋。经判断,这应该是一只雄性东黑冠长臂猿。随后,雌猿鸣叫声相继传来,形成猿鸣“二重唱”。
邦亮保护区长臂猿监测队队长韦绍干称,同其他长臂猿一样,东黑冠长臂猿以稳定的家庭形式生活在森林里,而且它们的生活区域比较固定。“他们是较为稳定的一夫二妻婚配式,每只成年雌性约每隔两年产下一只后代,这些后代成长至成年(约6岁)时就会迁离原来的家庭,寻找新的森林区域成立新的群体”。
调查队员根据经验分析,附近应该有东黑冠长臂猿群体。
2 婴猿约成年人鞋子大小
由于是新成立的群体,这些东黑冠长臂猿非常谨慎,监测人员未能发现其踪影。第二天,监测人员通过望远镜观测,在距离中越边界约500米的保护区核心区弄排萨至弄扣一带,终于发现了3只成年东黑冠长臂猿,其中一只成年雄猿、两只成年雌猿。
为了进一步观察新群体的生活,调查队员继续观察。连续4天,监测人员每天都听见该群体“二重唱”。韦绍干说:“长臂猿群体通过雌性合唱来捍卫自己的地盘,告诉附近的同伴,这里有主人了。”
5月29日,在联合调查组进驻保护区的第5天,监测人员通过望远镜发现,其中一只雌猿将一团黑色的东西紧紧抱在怀中,约有成年人鞋子大小。韦绍干兴奋地说:“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是一只约两个月大的婴猿。”至此,监测人员确定该群体共有4个成员。邦亮保护区的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也从之前的4群共29只,增加到如今的5群共33只。
3 还“猿”栖息地刻不容缓
据了解,由于受栖息地质量的限制,新增一群长臂猿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有合适的地方生存,它们就能顽强地生长。2009年邦亮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通过对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砍树烧炭、偷捕打猎的现象明显减少。这次的发现是2013年12月该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新增的第一群东黑冠长臂猿。这一发现将对保护区今后的生境保护、科学研究、能力建设和中越跨境联合保护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兴奋之余,韦绍干有些担忧,因为这个新群体的生活区域属于人类活动的范围,受到人为干扰较严重。他说:“植被决定了它们的活动区域,如果植被不好,不能维系群体的食物供应,他们就不会形成新的群体。如果植被保护得好,那么新群体会增加得更快。”
据了解,目前中越双方已签署东黑冠长臂猿跨境保护备忘录,靖西县建立了长臂猿生态研究项目及社区巡护小组,并对巡护员开展基本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直接对长臂猿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韦绍干表示,下一步,保护区将加强新群体栖息地的巡视,严格禁止农业和放牧活动。
相关链接
东黑冠长臂猿又被称为Cao Vit长臂猿,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是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之一。它曾一度被认为在中国灭绝,直到2002年在中越交界处发现了野外生存的东黑冠长臂猿种群。
目前,全球已知的东黑冠长臂猿仅分布在中国邦亮自然保护区和越南重庆县交界的一片喀斯特森林中,数量约110只。中越有关方面已就跨边界保护东黑冠长臂猿开展合作。(记者 张文卉)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8.06.2015 18:24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