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依托农民文化乐园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效初现
梦想因平等而伟大
——安徽依托农民文化乐园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效初现
安徽广播网1月21日消息(记者:程华芳、陈瑜奇) 1月17号上午11点多,在安徽省萧县圣泉乡袁新庄中心村,随着几声清脆的梆子声,《打金枝》、《风雨守候》、《花花娘》一出出好戏轮番在村里的小礼堂上演了。这是县梆剧团送戏下乡,演出的既有传统剧目,也有剧团的原创小戏。
剧团负责人段金平介绍,他们演的这些戏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彩排的,“这些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或歌颂真善美,或鞭笞假丑善,或宣传孝贤文化、倡导尊老敬老之风。”
台上演出精彩纷呈,台下观看畅快淋漓。
当地村民吴义康说:“一年前,在村里的小礼堂建成之前,村民想要看场戏,必须得跑几十公里路到县城才行。真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专业演出了“
这些都得益于安徽推进的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
安徽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农村地区文化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演出场地和平台,各类文艺团体难以走村串户,文化供需难以实现市场对接。
2013年3月,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四进金寨县南溪镇,进村入户,深入调研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走访和座谈,发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资源分散、保障不足、利用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基层群众尤其是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亟待满足。
农民文化乐园,就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农民家“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
2013年7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安徽开始启动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首批在合肥、淮北、马鞍山、宣城、黄山、六安等6个市遴选了20个村进行试点。2014年,第二批又新增了80个美好乡村中心村进行试点,覆盖全省16市。
安徽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在全国率先展开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积极探索,积累了建设思路、发展模式、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有益经验。
2014年4月11日,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在全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标准化,就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明确政府要提供什么、提供多少文化服务。均等化,就是统筹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做到全覆盖、保基本,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标准化是实现均等化的前提,没有标准化就谈不上均等化,反之,没有均等化,标准化也就失去了意义。
安徽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何颂冰对记者说:“尽管各个村庄经济基础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乡风民俗不同,文化特色不同,可农民文化乐园却为农民提供了同等的服务平台。”
由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印的《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操作手册》(试行)中,明确了村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定位、建设形式、运行管理、服务内容、资金投入五个方面的参考标准,指导各地在村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中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总共126页的小册子,对设施建设、展陈设置、活动开展、每月工作建议等提出明确统一、具体的标准和指导性要求,对文化礼仪活动提出规范的流程,就连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广场舞蹈活动、器乐演奏活动都制定了活动形式标准,甚至对暑期留守儿童文化补习也给予了活动流程设定。此外,在建设形式上、服务内容上、运行管理上也都建立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已经建成的100个试点乐园,全都具有相同的形象标识,都按照“一场(综合文体广场)两堂(讲堂、礼堂)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四墙(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的要求进行建设。
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南楼村农民文化乐园位于南楼中心村内,总投资320万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面。其中,建设有融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展览展示厅、公共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主体综合楼700平方米,配套多功能大礼堂300平方米、露天舞台108平方米、综合性广场3000平方米。乐园开园以来,每天晚上都有100多名村民自发前来跳广场舞。52岁的尹如云只要一有空,就跑到乐园和姐妹们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她十分兴奋地说:“以前要跳广场舞,就要去六安市里住在儿子家,现在在村里就能跳,真是太方便了。”
标准化并不代表单一化。安徽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何颂冰告诉记者:“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坚持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弘扬乡土文化相结合,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根据各村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试点建设。”
在乐园建设上分为三种类型。金寨县门前、含山县小冯等中心村通过改造利用现有的场所设施或闲置房屋,在布局上达到“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基本要求,属于基本型乐园。濉溪县黄新庄、徽州区坤沙等中心村统筹利用乡村文化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通过适度改扩建,在结构布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属于扩展型乐园。金寨县南溪村、肥西县小井庄等中心村与乡村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联建共建新建,属于复合型乐园。
金寨县南溪镇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由门前村周家老屋改建而成。周家老屋始建于清朝末年,原为门前村周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修建的宗祠,极具皖西特色的徽派风格。征求周氏族人同意后,门前村对其进行维修改造,建成基本型农民文化乐园,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由室外综合文化广场、讲堂、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文化活动室、辅导室和村史村情、民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四个展示墙组成。
农民文化乐园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生动实践。各试点村从选址、建筑风格设计、功能布局,到“墙上展什么,室内摆什么,群众看什么,进园干什么”,全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正因为农民是乐园的主角,提供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民真正用得上、玩得转的,农民才愿意听、愿意看,乐园运转起来才有活力。如今,农民“吃饱三顿饭,就到乐园转”。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吹拉弹唱、读书看报种类齐全,听讲座、看演出不亦乐乎……
一些试点村综合文化广场建成后,吸引了众多喜爱文娱活动的农民群众,吸引了一些原本在镇里上学的孩子回村读书,吸引了一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重返家园。采访中,村民们对记者说,党和政府为他们办了一件好事、实事,过去没有场地,农民们很难享受文化活动的乐趣。
2014年,安徽省被文化部评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单位。这样的省级试点单位,全国仅有两家。
2015年,安徽力争再次增加200个试点村。余下的1670个美好乡村中心村,也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建设,最终实现农民文化乐园在全省中心村均等化覆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强调“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安徽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正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平等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生动实践。
梦想因平等而伟大。安徽农民文化乐园,让农民兄弟们有了平等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让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有了坚实的平台和基础,圆了他们的“美好乡村梦、城镇化生活梦”,而这,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