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最大农民工劳务市场每天聚集数千人 高峰期致交通中断
劳资双方谈妥工钱,满载农民工的面包车便驶向工作地点
几名农民工坐在地上等待雇主
凌晨4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洒下,临泉路与站塘路交口却已人声鼎沸。这里是自发形成的全市最大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每天有数千名农民工聚集在此寻找雇主。高峰时期,临泉路交通甚至为之中断。
“工资日结”最吸引农民工
凌晨4点多,记者来到这里时,路口周围已经挤满了农民工,三五成群的他们一手拎着工具包,一手拿着早饭,几乎占据了整个路面,只是为了雇主到来时,能够第一时间上前推介自己。过往车辆不得不长按喇叭从人群的缝隙中穿过。狭窄的空间里,各种磕碰在所难免,随之而来的是斗嘴推搡。不过这只能掀起小小的浪花,很快便会被雇主的到来掩盖。
“老板,要几个人?200块钱一天。”一辆轿车停到路边,车主刚下车,便被十来个农民工团团围住。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被选中的人喜笑颜开地坐上路边的面包车,开往全市各个角落。在这里,每个农民工每天的收入从150元到数百元不等;工作地点不一,市内省外,只要价格合适,上车就走;工作时间不定,短则一日,长则数月。唯一确定并且吸引他们的是,工资每日一结。
据了解,这个自发形成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已经有年头了。这里原先是一个民房区,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在此租房居住。后来一些小包工头发现这里随时能够找到工人,时间一久,越来越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知道这里能找到活干,于是人便越聚越多,形成了全市最大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每天从凌晨4点一直到晚上7点,这里总是人流不断。
曾经的小工“熬成”小工头
十多年了,站塘路的劳动力市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越来越壮大。这样一份没有任何保障的工作为何吸引了那么多人?
“这样省事啊,工资一天一结,想干就出来干,不想干就在家休息,很自由。”从淮南来的李龙说,他和老婆在这里干活勤快点两个人一个月6000多元不是问题。“你说像我们这样没文化的出来打工到哪能找到一份一个月能给三千块的工作?当保安也要起早贪黑,还要值夜班,最多也就两千块一个月吧。”
这样一个庞大的自由劳动力市场也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大约在农忙时期,这里的人会相对少一些,因为有些人要回家干农活。“现在就是旺季,干活的人多,找活干的人也多,只要你来基本上就不怕找不到活干。还有就是年前,活也很多。”在这个市场上已经活跃了8年的老王,原本也只是个来找活干的小工,后来认识的人多了,他就自己组织了一个小队,只要有雇主找他,他就带着他手下的一帮子人直接到工地干活。老王自己也干,能挣到自己那份钱,还能抽点手下人的“介绍费”。
来找工的主要从事建筑行业
合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下属的机构——合肥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几年前就曾对市内一些自发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做过一次全面调查。据该中心职业介绍科科长林云涛介绍,调查发现,在站塘路附近找工作的农民工主要以建筑行业的为主,都没有固定工作时间,他们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老家种地。由于工资是一天一结算,农民工今天在这个工地上干一天,明天又出现在另一个工地。市内很多大规模的正规劳动力市场招聘的都是长期工,所以这些农民工们并不愿意去。
除此之外,在站塘路这类自由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招聘的雇主们,大部分是一些小包工头,由于正规劳动力市场对进场招聘的企业有着相关资质规定,那些没有企业资质的小包工头们也无法进入正规的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于是,双方在这个自发劳动力市场找到了各自的需求,于是类似于站塘路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这类自发式市场就应运而生,且有逐年壮大之趋势。
除了站塘路,市区也有数个这样的自发劳动力市场,但规模远远不及站塘路。
在这个庞大的农民工劳动市场,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农民工都是各自剧本里的主角。
宁可打小工 也不愿去女儿超市帮忙
凌晨4点,黄秀霞和丈夫吃完早饭便一人拎着一个袋子出门了。袋子里装着的是安全帽、水杯和毛巾。每天早上6点多,会有一辆面包车把她和丈夫以及其他一些工友一起拉到一个地方,干一天的活,晚上活干完,付给他们工钱后,再把他们送回来。这样的生活已经整整5年了。
1、生意失败差点离开合肥
6年前,黄秀霞和丈夫从阜阳颍上来到合肥,经营着一个烧饼铺子,可是生意不是很好,“那时候天不亮就要出摊,总要到很晚才能收摊。”黄秀霞说,可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一个月的收入勉强够维持生活,一个月再省也存不下几个钱。
这样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过了一年,眼看着就没有办法维持了,夫妻俩商量着干脆回老家继续种田算了。就在他们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之际,忽然有人找上门来了。“那是我们一个老乡,说有个包工头现在缺人手想要找几个人去干活,他知道我们夫妻俩烧饼不打算卖了,就想叫我们一起去,说一天一个人能赚80块钱。”黄秀霞觉得反正能挣钱就跟着一起去了。
当天干完活,黄秀霞和丈夫各自拿着80块钱回了家,“这比我们卖烧饼好多了,要是每天都有活干,一个月两人4000多块!”如此盘算,夫妻二人对留在这个城市又有了希望。于是,两人收拾好已经打包好的行李,付了房租,卖掉做烧饼的家当,全身心投入到打小工的状态中。
老乡将他们带到这一行
在老乡的指引下,两人每天早上4点就准时到站塘路路口,等待雇主到来。“刚开始不是很顺利,因为要找活干的人多,那些来找人干活的雇主好像来了都直接找他们认识的人,对我们这些新来的人问都不问。”一连好几天,黄秀霞夫妇都没有找到工作,这让他们又陷入了困境中。
一个星期后,黄秀霞夫妇眼看着又要扛不住了。这时,希望又出现了,老乡介绍的那个包工头忽然出现在站塘路,他一眼认出了黄秀霞夫妇,二话没说,就让他俩跟着他走。就这样,黄秀霞认识了他们第一个老主顾。
“这5年我们又认识了好几个包工头,所以现在每天都有活干。”说话间,黄秀霞忽然听见有人喊她,话没说完,就急匆匆地往人群里跑去。过了两分钟,黄秀霞又走到路边,“刚才有个老主顾说今天要十几个人,我们这五个人已经定下来了,他现在还要去找其他人。”问她还要这样干几年,黄秀霞笑了笑,“我今年也才49岁,还能干,我和老公打算多干几年,然后就回老家。”
愿意寻工看中的是自由
黄秀霞和丈夫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在读大学,很独立,平时很少向家里要钱,说起大女儿黄秀霞更是备感骄傲,“她嫁到南京,现在在南京开了个超市。她老让我们去南京帮她照看超市,但是我觉得过去不自在,还是在这里干活自由。”
2、为儿还房贷老两口来这里寻兼职
五十出头的费师傅是这个市场的老人了,靠着夫妇俩的辛苦劳动,他们供着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还贷2000多元。这份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苦并快乐着。
每月还房贷不是问题
这个劳动市场对于费师傅来说,只能算是兼职场所,平时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跟着工程队在各个工地干活,“没活干的时候,就到这里来转转,挣点钱贴补家里。”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费师傅的压力很大,“大儿子今年20多岁了,眼看就要结婚,总不能没房吧。”一想到这里,费师傅一咬牙贷款在临泉路附近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还贷2000余元。
为了还贷,费师傅夫妇两人拼命在各个工地打零工攒钱,“每天4点半左右就要到这里等,来得迟了,活都找好人了。”费师傅说,运气好每天都能接到活的话,每个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节省一点还贷不是问题。
最多曾一月拿万元工资
费师傅告诉记者,到站塘路招工的,大多是本地及周边一些工地,为了突击赶工程,来这里招他们干一些短期的活,“市内都有车接送,工资当天就结,有的还管一顿饭吃。”不过这样的短期活,工资不算太高,一般在150元至200元。
费师傅最愿意接的,还是一些外地工地的活,“外地的活一般时间长一点,工资也翻番。”费师傅接过的最好的活,是跟着装修队到海南干活,工期将近4个月,每天工资400元,“一个月万把块钱,抵得上平时干三四个月了。”
想多揽活先得哄好工头
每日现金结算工资,是这个市场最吸引农民工的地方,但是想要揽上活挣到钱,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不是站到这边就能找到活,还要跟工头搞好关系。”费师傅说,一般招工的工地不会亲自到市场来招工,他们只是将自己的用工需要告诉与自己相熟或有关系的“工头”,由他们负责将人带到工地。
也就是说,费师傅想要经常揽到活,就需要与这些工头搞好关系,“平时讲讲好话,散散烟,有时一起吃饭,总之要哄好他们。”而每介绍一个人到工地,这些工头都会抽取一定的回扣,“旺季的时候一个人十块二十块,淡季的时候可能高到四五十。”费师傅说,有些工头仅靠回扣,一年就能轻松获利几十万元。(稿件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