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做大做强农村电商 加速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28.09.2015  04:03

  今年以来,我省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强化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带着一股致富奔小康的“拼劲儿”,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拥抱互联网,深度挖掘当地特色农业潜力,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县域经济稳增长、促转型新动力。

  “对症下药”,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投入小、见效快,1.4亿元促进资金,撬动逾10亿元的电子商务项目投资

  “村站在开业前如何才能达到宣传效果? ”“印发传单、张贴海报、登门拜访、悬挂横幅、喇叭广播……”

  9月10日下午,来自巢湖市各乡镇的37名农村淘宝招募者正在接受由政府出资的第三期培训,不久他们将走马上任,成为农村淘宝的合伙人。

  “我们今年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在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支持电商平台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巢湖市市长罗兆好说,除了支持培训,巢湖还投资300多万元与京东、中国邮政开展合作,建立三大运营中心和相应物流体系,目前已建设村级服务站96个。

  物流不畅、人才短缺等一直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痛点”。对此,今年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将被规范在三个方面使用:一是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二是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三是支持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建设改造、农产品及农村特色产品的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初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

  除了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各示范县也强化政策配套,安排专项资金引导促进,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据省商务厅初步测算,中央促进资金在7个示范县共投入1.4亿元,将带动各示范县承办企业10亿元的电子商务项目投资。 “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中发挥出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芜湖县委常委、副县长曹小明认为,互联网在县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扎根乡土,助力农村创业创新

  ——从城市务工回到家乡,拥抱互联网,电商让农村成为创业创新“蓝海”

  9月8日下午,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衡山镇上元街社区,80后女青年李姗珊正在打理她刚开业不久的农村淘宝服务站。李姗珊告诉记者,之所以回到家乡,不仅是无法割舍的乡愁,还有电子商务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商机。去年8月,她从广州返乡创业,通过互联网把家乡的天麻、石斛、黑毛土猪肉卖到全国各地。据霍山县初步统计,全县像李姗珊这样的网商有500多家,创造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一万多人增收。

  在互联网的洗礼下,农村正成为创业创新的一片“蓝海”,吸引着无数农村青年纷纷从城市回流到家乡,向着田野寻找商机,开启了创业创新之路。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有3.2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办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1.3万个,同比增长17%。

  “不光是开网店,电子商务延伸出的物流、包装、营销策划产业链能带来大量的创业机会。 ”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负责人陈军说,年轻人返乡创业,提升了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也使政府和农民,乃至全社会对农产品、农业有新的思考,必将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搭桥,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线上线下融合,城乡联动,“互联网+”让县域经济转型有了新动力

  电子商务下沉农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在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霍山县以大别山主峰、佛子岭两个4A级旅游景区为依托,吸纳旅行社、农家旅社、农家乐、旅游企业参加,搭建旅游服务网,形成“互联网+旅游”新业态;绩溪县实现传统土地流转与现代电子商务的成功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石台等县实施“万人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项目,打造电子商务慢生活社区产业链;芜湖县开展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提升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怀远县挖掘县域特色农产品,整合“一村一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陈军认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深入推进,传播了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和农业结构转型。特别是农产品电商化,带动了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出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

  “由于电子商务的巨大作用,我们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上找到了抓手。 ”曹小明说,芜湖县工业比重超过70%,但在电商的撬动下,今年以来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上半年增加值首次超过工业3.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