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农村版》: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
本报记者张玉芳通讯员 王安源
5月27日,绩溪县2015级“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在安徽徽厨技师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我省2015级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在全省正式启动。
自2007年起,我省各地根据省委组织部部署,在现任村“两委”成员和后备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开展实施以“提升文化层次、提升创业技能、提升服务本领”为内容的“素质提升”工程。安徽农业大学利用其师资和学科优势,将大学办到村干部家门口,将课程开到村干部心坎上。目前,此项工程累计为全省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土大学生学员3.3万余名,使农村人才知识结构得到优化。
为什么学:不学跟不上农民
5月22日,太湖县大石乡棠林村文书汪运得初中毕业20多年后有幸再次坐进课堂,参加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大专函授班学习。和汪运得一样,班里140名学生全都是来自各县区的村“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普遍都是初中学历。因此,这次学习对大伙儿而言无疑是一次重要的人生提升。
六安市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只占 13.9%,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6.3%。且村干部年龄整体偏大,50岁以上占51.4%。
这与美好乡村建设对村干部能力水平要求明显不相称。当前,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农村税费取消,户口政策、计生政策等方面放宽,村级管理的制约手段明显乏力。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对该干什么、怎么干比较困惑。同时,在江淮大地,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村干部不懂不学,不仅跟不上时代,也跟不上农民。
实践证明,村干部思想僵化,是农村之忧;相反,一个有思想能创新的带头人则是百姓之福。
绩溪县长安镇梧川村汲山水之灵秀,农产品丰富,然而,优质的产品卖不出优厚的价格,群众也只能是“守着金饭碗、出去要饭吃”,梧川村也成为全镇有名的穷村。 2011年,村民将在外做生意的洪建荣请回来担任村主任,洪建荣首先垫付资金修通了环村道路,接着投资兴办了农特产品开发公司,加工腌菜、火腿、茶油、臭鳜鱼、黑毛猪等30多种产品,原本滞销的农产品瞬间成了抢手货。外出的村民陆续回家养猪、种茶、种蔬菜,村民收入从不到2000元达到去年人均收入万元,一跃成为全镇最富裕的村子。
“在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学习的背景下,村干部绝不能掉链子。”省委组织部农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学员学费主要由省专项经费和地方财政解决,学员自费不超过20%,部分地方实现了政府全部买单。学员直接面向村两委干部及种养大户,由组织部门选拔推荐,参加成人高考,实行“单独划线、单列计划、单设专业”的定向招生,毕业后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文凭并继续在基层服务和就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