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区创新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民生工程

03.12.2014  18:07

今年以来,淮北市杜集区文广体旅局把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这项民生工程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来抓,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统筹、规范使用各项资金,工作早安排、行动高效率、活动高质量、任务早完成,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作用,全区20多万群众受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安排工作突出“”字

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突出呼应群众的需求,工作早安排、早部署。一是提前谋划,强化组织领导。把民生工程落实纳入年初工作思路,并完善了详细的工作要点,形成了“七个二”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人负责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为民生工程项目的落实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重点突出,工作早部署。2月26日,杜集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暨民生工程工作会议召开,重点安排部署了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农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两项文化民生工程。局长分别与各镇办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对具体落实提出了要求。三是建章立制,规范使用管理。为规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在广泛的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省文化厅、省财政厅有关要求,出台并完善了《杜集区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办法》和《杜集区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使文化惠民资金的利用既符合群众的要求,又符合资金投入使用方向。

二、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创新落实文化惠民政策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在落实各项民生工程政策过程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既突出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又吸纳群众的意见,保证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创新落实。一是总结经验,征求民意开展活动。在总结2013年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文化惠民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群众满意度上。多次开展征求意见活动,把群众对“农家书屋的利用率的提高”、“多开展农村文艺演出活动”等意见要求梳理出来,制定工作方案,及时整改,并在各项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落实。二是实施政府购买,开展“送戏进万村”。在文化民生工程落实过程中,坚持抓早、抓好、合民意。在开展“优秀文化进万家”巡演的基础上,按照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的要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按照“支持正规文艺院团,扶持本地优秀团体”的原则,要求“专业团体演出、设备专业一流,业余团体走专业化路子”,统筹使用每村4400元的“送戏进万村”的农村文化活动专项补助资金,向符合条件的国有、民营艺术表演团体,进行统一集中采购。经过严格的招标评审程序,淮北市豫剧团、杜集区文化馆综合艺术团、高岳民乐艺术团、段园镇牛眠文化大院艺术团等4家演艺团体中标,10初,4家文艺团体演出全部结束,群众反映良好,满意度较高。三创新工作方法,统筹使用资金。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中,杜集区注重资源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和农村远程教育相结合,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由电脑、宽带网络组成的文化传输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工程学习、娱乐、科技培训、节目播放等功能,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两年来,利用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分期实施,先为急需的16个村配备了电脑。2014年,集中资金再为14个村招标采购了一批电脑,联合组织部门为30个村更换了新的机顶盒。按照“因需而宜、先急后缓、整体提高”原则使用资金方式得到了镇(办)和村里的拥护,群众满意度较高。

三、落实“大督查”工作机制,规范资金管理使用

为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展,创新民生工程落实方式的同时,注重资金规范的规范使用。一是制定详细方案,实现工作程序规范化。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拿出详细的方案,报区监察局、区财政局(招标局)审核同意,招标采购项目方案、招标过程、合同签订由区监察局和区财政局(招标局)全程共同参与,并在杜集区网站等适当范围进行公示,保证了程序的规范性。在“送戏进万村”等民生工程落实过程中,要求中标单位上报演出的节目内容、人员、时间安排等,建立送戏进村服务反馈机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每场演出由演出单位现场填写统一的服务回执单,经演出地行政村盖章、各镇(办)综合文化站审查后,报区局存档备查。演出由各镇(办)综合文化站具体监督,演出结束之后,区局对行政村联系或者负责人就文艺演出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进行电话回访,确保每村都能看到一场正规的文艺演出。二是接受监督,形成完善督查机制。除了本局对文化民生工程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外,杜集区成立了由区委督导组、区监察区、目标办等单位的组成的“大督查”工作组,民生工程是“大督查”重要内容之一,每月进行一次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市、区民生办每月一调度、每一季督查,听汇报、看材料、访实地、促进展。区局每月向本系统和区民生办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一总结,保证了各项民生工程顺利进展。三是专款专用,资金拨付及时到位。各项民生工程资金使用坚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的原则,专项民生工程资金使用都经过监察局、财政局同意。同时,向区纪检监察局督导组汇报,并请督导组组长参加本局会议,听取民生工程资金使用情况的汇报,监督区级资金及时配套到位,拨付资金不拖拉、不截留、不挪用,充分发挥民生工程资金的文化惠民效益。

四、大力宣传,提升文化惠民绩效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民生工程的使用绩效,通过传统方式、各类媒体、文艺演出、文艺创作等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民生工程的宣传效果。一是发挥优势,多措并举提高宣传效果。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各项民生工程的宣传,除了通过墙体壁字、LED屏幕滚动播放等传统方式外,在杜集区政府网站、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广播电视报,以及淮北电视台对农村文化建设等文化民生工程多次进行报道。发挥文艺团体优势,创作了《文化扮靓杜集区》、《民生工程开鲜花》等文艺作品,通过组织镇(办)文艺专场演出,配合市电视台、区民生办进行全方位的民生工程宣传。在5月份和9月份民生工程宣传月,与区民生办一起主办了民生工程专场文艺演出。每周上报一次民生工程工作信息,区民生办每月对信息工作进行通报,民生工程宣传效果明显。二是注重实效,提高文化惠民成效。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淮北市文化惠民消费季,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杜集千人腰鼓”、“女子水鼓”培训等工作为基础,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文艺人才培养”、“送文艺下乡、“优秀文化进万家”群众大舞台,以及“优秀文化进万家”文艺巡演等活动,送戏到村,全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200多场次。通过这些文艺演出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2014年,利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在全区40个村(居)共举办文艺演出48场次,体育活动180场次,放电影382场次,为全区30个村更新图书、报刊3090册,更换基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点机顶盒30个,电脑14台。

杜集区农村文化建设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既是“留守儿童之家”,也是妇女、老年人的“幸福驿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让群众看电影、听戏曲、学知识更方便。“送戏进万村”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看“大戏”的愿望。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满足了农民求知求学、听歌看戏、健身娱乐等精神文化需求。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