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农村广播“村村响” 百姓心里暖洋洋

20.01.2017  00:46
新春走基层:农村广播“村村响” 百姓心里暖洋洋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曾经农村里最常见的“大喇叭”,如今在舒城县又能找到它的“身影”。农技知识、民生政策等惠农便民“好声音”,通过一个个“大喇叭”传遍了舒城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乡亲们交口称赞说“大喇叭”真是身边的良师益友。

接地气 喇叭播报传信息

  1月9号下午5点多,天色渐暗,星星点点的灯光从家家户户的窗户里亮起,洒出一片一片温暖的金黄。家住舒城县桃溪镇红光村的郑昌应大爷和老伴来到厨房,正准备点火做饭,村里的大喇叭远远地响了起来。

  “在我县,解决三农发展问题,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通过农业普查……。”

  这几天,村里的“大喇叭”经常播放有关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内容。郑大爷虽然平时很少看新闻,但也早已对这次普查略知一二。

  “现在我们一家一户的田亩都给大农户种了。不过国家这个农业普查,我们每人多少田亩还是多少田亩,每家发个土地证。”

  说到“大喇叭”,郑大爷还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安装的有线小喇叭。那时候,农村电力设施不完善,小喇叭经常是“十用九停”,只能成为一个摆设。现在,村里在广场、街头、居民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安装上应急广播“大喇叭”,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4点,广播都会准时响起,将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农业科技、健康知识、招工信息等直接送到百姓身边。

好声音 打通最后一公里

  郑昌应介绍:“我们在家经常听到广播喊交养老保险,春节前打工回来要去交,我们就听到了。这个广播确实好。”

  “大喇叭”不仅能传播惠农便民“好声音”,特别当出现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在指挥抢险救灾等方面还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郑大爷依稀记得,去年7月,舒城县遭遇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倾泻了两天两夜的滂沱大雨,让丰乐河达到历史最高水位。7月2号下午4点多,距离红光村一公里外的丰乐河孔圩村段发生破圩,“撕裂”的口子达30多米,汹涌的洪水朝村子里狂奔而去。

  “我家淹了2米深。锅瓢碗盏、床上枕被、大衣柜全部淹掉了。4点钟破圩,广播就喊了,叫我们赶紧走,人要撤离。我们听到广播后,把家里东西收拾收拾,到晚上上面来人用大客车把我们接到学校安置。”

  在那次洪涝灾害中,舒城县通过应急广播,及时向灾情最严重的桃溪镇和柏林乡发布群众转移命令。在统一调度指挥下,两个乡镇的7000多名群众全部都安全转移,无一伤亡。

  桃溪镇红光村支部书记朱孝年表示:“当时镇上通知我们用应急广播喊,我们喊到夜里10点多。我们一喊,老百姓都听得到,有的就自己转移走了。没有应急广播,凭我们挨家挨户喊那就没办法了。”

  被转移的群众集中安置在各个中小学校。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维持秩序,舒城县在全县9个安置点都临时装上了应急广播。当应急广播的“大喇叭”传来党和政府的声音,群众的心安定了下来。洪水褪去之后,“大喇叭”在灾后防疫、抗灾自救等方面再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2016年,舒城县启动实施农村应急广播建设工程,预计到今年6月应急广播网将在全县覆盖。未来,随着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成,应急广播发布将实现国家、省、县、乡、村五级联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记者:许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