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哪些信号?

22.01.2015  11:36

  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不移转方式。刚刚闭幕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为扎实做好今年“三农”重点工作,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制定了任务“清单”——

  更加突出转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正遭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刚性抬升双重挤压

  转方式,是今年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发展迈入新阶段,要“下大决心,用大力气,尽快在转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迈出现代农业建设新步伐”。

  “这是农业发展阶段性新变化的要求,也是从我省农情出发作出的科学决策。”省农委主任张华建说。当前农业发展正遭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刚性抬升双重挤压,农业补贴也已逼近“黄线”,资源环境亮“红灯”,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去年,我省粮食总产683.2亿斤,实现“十一连丰”,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也很大,特别是农业“靠天吃饭”、比较效益偏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转方式绝不能再拖。越早转,农业发展前景越广阔。 ”这在同期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得到体现。在粮食生产上,会议近年来首次没有明确增长目标,而是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求“实施绿色增产模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并明确今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省社科院城乡经济所研究员谢培秀认为,这表明我省将把转方式、提高农业的效率、效益置于更突出位置。

  转方式如何转、向什么方向转?对此会议提出,加快农产品供给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并加快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转变。

  “从量上看,我省是农业大省。但从质量、效益看,离农业强省要求差距不小。 ”谢培秀说,在绷紧粮食安全弦的基础上,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延伸产业链,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会议提出要抓住国家扶持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做好粮改饲和种养结合的大文章。

  可持续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终目标选择,中央提出了“减、退、转、改、治、保”的六字要求。对此,会议提出要通过科技支撑、经营方式和营销模式创新等途径,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发展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轨道。

  更加突出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推动农业现代化,动力从哪里来?会议给出的答案是继续深化改革。

  会议提出,“增强农村发展新的活力,关键在改革”、“进一步靠改革消除瓶颈制约,释放要素活力”、要“形成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组合效应”。“从会议中释放出来的这些信号可以预见,今年‘三农’领域的改革力度将持续加大。 ”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分析。

  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抓住关键环节。会议明确了今年农村改革重点,指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确保到明年底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不断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有了任务“清单”,今年农村改革就有章可循,能做到有的放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面对更为艰巨的改革任务,关键是要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强化攻坚意识,抓好整体谋划,扎实向前推进。 ”胡桂芳说。

  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吕连生认为,过去几年,我省已在这些重点领域进行了持续的试点和探索。比如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目前20个县、区的试点已大头落地。在90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这些实践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了“航标”。

  会议提出,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法。在把握好改革的方向、重点和节奏下,鼓励发挥广大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实践,为改革注入源头活水。 “这将进一步激发基层热情,形成‘八仙过海’之势,加快释放改革红利。 ”吕连生说。

  会议特别强调,深化农村改革,要牢牢守住改革底线,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更加突出改善农村民生,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空心村”增加,美好乡村建设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并重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要求。会议提出,要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公共资源下乡,全面增进农民福祉。“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出发,将民生改善放在全局工作视野去谋划,表明我省对‘三农’工作的认知和把握进一步深化。 ”胡桂芳说。

  公共资源下乡,美好乡村建设是抓手。通过近三年努力,我省美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梯次展开、压茬推进的局面。去年,全省集中建设710个省级中心村,安全饮水、垃圾污水处理、村庄道路等得到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继续推动美好乡村建设,会议强调要完善建设思路: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坚持内外兼修,进一步丰富建设内涵;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

  “突出的亮点,是建设内涵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吕连生评价,长期以来在“物的新农村”方面关注较多。但近年来农村出现新情况,“空心村”增加,“三留守”问题突出,“人的新农村”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会议强调丰富建设内涵,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农村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美好家园。这是农村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深化。

  促进农民增收是改善农村民生的核心任务。按要求,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增长9.5%左右。新常态下,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农民持续增收的老问题、新矛盾相互交织,难度加大,需要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显然,会议关注到了这一点,认为2013年以来我省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超过经营性收入,“下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还得靠转移就业”。

  吕连生表示,今后一个阶段服务业会迎来较快增长。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快发展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还要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史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