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明在部分市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10.06.2014  20:22

精心谋划 主动作为

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安全高效地落实

2014年5月29日

同志们: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通报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进度,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集思广益,进一步实施好补贴政策。刚才,部分市县汇报了购机补贴实施情况,奇瑞重工有关负责人也就企业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总体来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农机企业密切配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各级农机部门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科学调控。

一、总体实施情况

截至5月26日,全省已使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46亿元,补贴机具4.39万台,实施进度为68.59%。其中已核实补贴资金4.42亿元,核实进度为55.5%。

二、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方案。今年我省结合实际对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优化操作模式,改“全价购机”为“自主购机”,改“直补到卡”为“直补到户”,增加“带机申请”环节,进一步突出市场导向,提高农民自主权。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突出补贴重点,缩小补贴范围。

二是全面开展政策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农机部门和企业的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4月份,省局开展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月活动,针对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办人员及农机经销商开展培训,先后在合肥、宿州、滁州、亳州、宣城、池州六个地区巡回开讲。各市县也分别组织不同规模的政策培训班。

三是多形式进行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注重宣传重点、把握宣传实效,着重做好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宣传。多次在《中国农机化导报》、《安徽日报》、《安徽日报农村版》、《农民日报》等报刊开辟专版,宣传和解读购机补贴政策;局分管领导及购机办相关同志深入电台现场宣讲补贴政策;印发购机补贴申请程序图、宣传手册、廉政风险防控读本等宣传材料。

四是开展优质服务。在去年“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尽量减少农民往返次数,简化办理手续;办理入户的机具可不再重复核实,实行系统内部有效对接,避免重复劳动。

五是严格操作程序。各地严格执行购机补贴政策规定,规范受理申请、机具核实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谁受理、谁负责;谁核实、谁负责”。

三、突出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程序规范。省局对于政策制定、资金分配等重要问题,严格履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由购机办拟定方案,分管领导把关,并报局办公会集体研究通过。

二是购机热情高,实施进度快。我省各地农机部门抢抓进度,加班加点,取得了不错的实施效果。

三是科学安排,突出重点。各地围绕农机化发展重点,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的机具补贴。截至5月26日,全省已销售补贴机具中,共有轮式拖拉机8562台;谷物收获机7177台;玉米收获机1478台;水稻插秧机941台;秸秆粉碎还田机894台。

四是工作扎实,总体平稳。从目前实施来看,政策调整没有带来较大的波动,各地总体反映良好,补贴政策运行平稳。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各地购机补贴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是政策调整下引发的新问题,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顶层设计问题,二是现实操作问题。

顶层设计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非普惠制问题。购机补贴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资金不足导致的,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逐步推进非普惠制向普惠制过渡。二是支持推广目录问题。目前支持推广目录门槛较低,很多非先进适用的机械都能进入。三是补贴对象问题。出现企业以农民身份进行申请、农民和企业联合套取补贴资金等问题,一些农机部门监管不力,特别是粮食烘干机、保鲜库、色选机、孵化机等机具易产生违规问题。四是补贴额问题;补贴额是一把双刃剑,过低则引导性不强,过高易引发倒卖行为、加剧资金紧张局面。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降低补贴额才能扩大受益面。五是正常转让问题。目前农机具更新速度加快,现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2年内不得转让,不太符合实际,也带来监管难题。

现实操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资金不足是近年来我省实施购机补贴面临的突出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分配我省第一批资金7.9亿元,比去年第一批资金减少1.1亿元,资金紧张局面突出,北方粮食主产区尤为明显。

为防止出现企业集中录入抢占资金的行为,我们通过购机补贴管理系统,增设经销商录入上限、录入信息不得更改等功能,在资金缺口大的关键时期发挥了很好地控制作用,解决过去的虚假申报问题。但各地也反映了一些新问题,一是经销商每日补贴上限设置问题。设置上限的目的是防止经销商抢占资金行为,并不是对销售金额的控制,因此各地必须根据企业销售情况和农民购买情况合理设限,不能影响企业正常销售录入。二是企业组织多个经销商账户占用资金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县局应充分关注,加强对实际购机情况的核查,对于虚假销售或购机信息不符的情况,及时予以作废。

(二)信息公开有待于加强。信息公开是规范操作程序、促进政策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农业部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并将信息公开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的信息公开工作也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但在实施中,部分地方信息公开工作仍有漏洞,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影响了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刻。一些县对农财两部实施指导意见,尤其是省实施指导意见,不组织学习不贯彻,在执行时沿用习惯性思维,不适应现行政策规定。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对实施形势缺乏充分的思考和判断,实施方案的制定脱离实际,工作准备不足,导致后期工作较为被动,农民投诉多。二是操作程序不规范。体现在随意调整方案及资金用途、档案管理不完善等方面。购机补贴目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级审计、检察等部门经常性开展调查,如何确保不出问题,规范操作是关键,要切实做到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循,保证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三是廉政风险防控意识有待增强。购机补贴是一道高压线,农机干部应该时刻警醒,做到制度之内“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有些人为了蝇头小利接受贿赂,甚至为企业利益所绑架,迟早会出问题。

(四)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一是企业违规行为。企业在购机补贴实施中主要存在套取补贴资金、上传虚假购机信息等违规行为。二是农机部门本身操作问题。主要包括把关不严、渎职、受贿、滥用职权等问题。从今年的补贴政策来说,放开经销商资质条件,由生产企业自主确定、自主授权。放开并不是不管,而是更加强调后期监管。农机部门应主动监管,对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处理,核查有问题的机具一定要跟踪处理,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经销商,一经发现,永久取消补贴资格。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随着实施形势的变化和补贴政策的调整,农机购置补贴对各级农机部门在政策调控和监管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主动作为,掌控局面。作为农机部门,应主动把握各个环节的工作,根据农机化发展实际和农民购机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杜绝闭门造车或不作为。加强对补贴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引导,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潜在的、可能发生的矛盾由被动处理改为主动防控。针对资金供求矛盾,通过信息公开、经销商管理,积极引导、规范市场,维护补贴正常秩序。

二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我省地域广阔,受地理条件、气候等因素影响,各地农机化发展方向和重点差异很大,因此,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重点补贴机具,充分发挥补贴政策效益。同时,我省虽然是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但农机工业发展却较为薄弱,应通过补贴政策合理引导省属自主品牌发展壮大,推动我省农机工业和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规范程序,强化监管。严格执行购机补贴各项政策规定,规范操作程序,抓好受理申请关、机具核实关,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严肃工作纪律,对购机补贴关键环节和重要风险点,应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强化政策监管。对于粮食烘干机、保鲜库、色选机、孵化机等易引发违规的机具,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全面排查、及时纠正。

四要加快进度,做好服务。目前“三夏”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机具需要跨区作业,部分进度慢的地区一定加快进度,及时办理手续,充分发挥补贴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各地农机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耐心对待农民及企业投诉问题,积极做好宣传、解释、说服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做到政府放心、农民满意、企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