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当好百姓“田保姆”《蚌埠新闻网》

05.10.2016  23:07
      (记者 年福烨)这几天,正是皖北玉米收获的时候。在怀远县淝河乡泗湖村村民霍振坡家的玉米地里,丰收的场景热火朝天,来自该县幸福农机合作社的收割机在前,旋耕机、播种机紧随其后,不到一个小时,他家的2亩半的玉米地就完成了收种作业。“省时又省力,在家等着数钱就可以,种了大半辈子地,第一次没有让我操心。”霍振坡指着金灿灿的玉米喜上眉梢。          像霍振坡一样,农民只需把土地托管出去,合作社免费为农户提供从种子、化肥、农药到翻地、深松、秸秆粉碎还田、播种、收割等一条龙服务,这是近年来幸福农机合作社探索出的一条规模经营种田新模式。从事农业生产数十年的合作社理事长霍兴甫认为,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增加,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种地的越来越少,于是纷纷把土地流转出去,土地集中流转后,丰年能够显现规模效益,若是遇到灾年,风险大为增加,2011年,该县某合作社20多万斤玉米因为烘干不及时,“在仓库里焐出了芽”。而通过代种、代管、代收的托管方式,让市场来做裁判,很好的规避了土地流传产生的弊端,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问题。“有没有进行作业、作业质量的好坏、农资的来源,这些都由农民监督。”霍兴甫介绍道,合作社先是征求村民意见,然后集中去代理商采购农资,避免村民自己买到假的农资问题,同时节省了种地成本。他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自己收种一亩玉米成本在300元左右,托管给合作社后,一亩地收种成本下降到250元,不但种地成本降低,由于采用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和高品质的农资产品,玉米的亩产也大大提高,像霍振坡家的玉米今年亩产预计达到1300斤左右。
         按照“托管核心区+示范区+社会化服务”这种模式,合作社和个体农户共同分担了种田的风险,可村民崔海臣算算账,觉得还是“划得来”。他家种了50亩地,如果仅流转出去,按照每亩1000元流转费计算,一年只得5万元,现在采用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农业合作社打理,一年小麦和玉米产出约10万元左右,扣除支付合作社每亩100元两季共计1万元社会化服务费,崔海臣最终可获得9万元,他还在合作社里打工做农机手,一季下来至少也有2万元收入。
         在统一社会化服务促进下,幸福合作社发展蒸蒸日上,目前拥有90名机手,85台各型农机,土地托管面积达到5000亩。“合作社效益攀升,老百姓收入增加。只要找准路子、看准模式,就能发家致富!”霍兴甫告诉记者,合作社未来将由现在的“保姆式”服务向“菜单式”服务发展,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怀远县已有30多个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农机合作社。“下一步,县里将把重点放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上,积极探索推广规模经营种田新模式。”怀远县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蚌埠新闻网》2016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