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高附加值从哪里来

14.05.2014  05:13

   以新技术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向科技要效益

  春末夏初,各种蔬菜大量上市,供求关系变动,价格也走起下坡路。

  “4月份以来,瓠子、西红柿等本地菜品大量上市,致使菜价稳中有降。 ”合肥周谷堆批发市场信息中心负责人李涛介绍,5月10日,大白菜、四月青等菜品批发价降至每斤1元以内。

  事实上,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有加剧趋势。省物价局服务价格处的分析显示,以往大白菜、白萝卜等大宗蔬菜价格变动幅度较小。但2009年至2013年,9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月度价格最高与最低比分别高出60%、51%、38%、51%、25%。

  “波动的主要原因,是设施蔬菜面积明显增加。 ”省物价局服务价格处负责人分析认为,去年全省设施蔬菜占播种面积近1/3,比上年增加12.5%。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卖上好价钱,就需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近日,合肥三十岗乡的西瓜上市了,销售火爆。这里的西瓜以改良小果型瓜为主,与传统品种比,皮更薄、甜度更高,上市也更早。虽然价格不菲,但不少在地头就被郊游的市民采摘一空。

  农产品供应季节性强,如果能调整上市期,无疑可以占据竞争优势。这也离不开科技支撑。

  夏日普通的红辣椒,到了春节就“身价倍增”。和县菜农采用调节空气、湿度,适量浇水追肥和生物农药杀菌等方法,可以让辣椒在田保鲜过冬,销售价格提高几倍。这对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具有借鉴意义。

  “科技介入程度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秘诀。 ”合肥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钟玉文认为,农业要增产提质,必须靠新技术、新品种。当前,要整合各种面向农民的培训项目,建立起一个适应农业需求、服务农民、灵活高效的科技教育培训平台,培养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广适用农业新技术。

  新型经营主体是应用新技术的“主力军”。钟玉文认为,农业部门要扶持农民合作社、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他们品种改造、技术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特别是合作社,通过它可以联系分散的农户,技术推广事半功倍。

   品牌不但是市场的“敲门砖”,更是优价的保障

  随便走进哪家超市,都会看到各种大米。价格低的两元一斤不到,高的有四五元一斤。同样是大米,价格却不同,品牌是重要原因。

  经济在发展,农产品消费也在升级。实践表明,同样的特色农产品,有无叫得响的品牌,其市场销售完全不同。

  以茶叶为例。猴魁核心产区的茶农,一季茶叶高的可以收入数十万元。在六安,随着徽六等品牌的做强,鲜叶收购价格稳步上升。 “只有那些品牌知名度高的茶叶才能卖上高价。 ”徽六集团董事长曾胜春深有感触地说。

  品牌的力量,在竞争激烈时表现得更为突出。李涛介绍,虽然近期蔬菜价格降幅明显,但是来自南方的精品蔬菜价格却保持坚挺。 “品牌可以将你与其他同类产品区隔,作为‘特别的一个’,在价格上拥有较强的抗跌能力。 ”曾胜春表示。

  近年来,我省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在粮油、蔬菜、果品、畜禽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名牌农产品。 “但相对我们拥有的丰富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安徽农产品品牌不够响,绿色、生态的形象也不够深入人心。 ”安徽农业大学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所所长黄正来说。

  打造品牌,需要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大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开发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在产业布局上,应该考虑地方特色,扶持形成优势产业带。 ”黄正来强调,农业部门要通过品种改良、技术服务和产业链建设,打造类似黑龙江五常大米一样的优势农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历史沉淀,知名度高,是品牌开发的宝库。 ”黄正来说。截至今年初,我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4个,去年产值109.7亿元。当下关键是要形成种植标准,整合资源规范发展,并扶持龙头企业,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壮大。

  塑造品牌,离不开现代营销的植入。“农产品包装土气,就会让人感觉档次低,高端的消费群又怎能喜欢上这样的产品呢? ”黄正来说。让农产品的朴素内质与现代营销的时尚相得益彰,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有很长的路要走。

   扶龙头,强联结,发展精深加工,让农民分享更多附加值

  在淮北,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让猪血变废为宝,从中提取药用原料;长丰草莓产业开始向加工领域迈进,利用草莓酿酒,提升了附加值。去年秋天,在全椒县石沛镇,种粮大户张国伦与金成米业签订水稻订单合同,收购价比市场多一毛钱一斤,增收20多万元。

  农业加工企业的大量涌现,在延长产业链条、赋予农产品更多附加值的同时,也与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有了更大保障。专家强调,仅仅作为种植基地,产业发展空间就相对狭窄。更重要的是,没有成熟的产业体系,农户对价格波动就缺乏屏障,容易导致滞销和价格暴跌。

  整体看,我省农业加工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企业小、散、乱现象突出,特别是农产品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 ”省农委产业化处副处长杨亚明分析,很多特色资源没能形成规模优势和经济优势,进而影响产业发展后劲。此外,大多数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品牌培育力度不够,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不少企业在遭遇市场价格波动时,自身尚难以自保,更无法给予农户价格保护。

  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这对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至关重要。 “但眼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普遍较弱,利润低,单纯依靠自身滚动发展,难以做大做强。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钟玉文认为,企业以逐利为目标,一定程度上与农民利益存在冲突。因此,扶持龙头的同时,更要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真正让农民分享产业化发展的成果。

  支持本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改造和提升传统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将是未来我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一个方向。 “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部门将推动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 ”杨亚明说。(史力、夏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