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开设“青年农场主”试验班——从大学生中培养职业农民

26.09.2016  14:47
    在安徽农业大学,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试验班:每届只有30名学生,一学年要修20多门课,有一半课是在试验田里上……这就是被誉为培养未来农场主“摇篮”的安农大“现代青年农场主”试验班。如今,实验班已毕业两届,共61名学生。和农民相比,大学生“出身”的青年农场主,究竟有何不同呢?    

    61名“农场主”毕业

      6月18日,在定远县一处农业创业孵化园里,罗干正在田间指导工人进行水稻插秧。与此同时,他的“师弟”许梦洋已收拾好行李,准备到安徽农业大学皖北综合试验站,开始创业孵化,成为100亩土地的“主人”。如今,一些年轻人想去农村大展拳脚,但多数人有满腔热血却缺乏技能经验。针对这一状况,2012年,由团省委、安徽农业大学、荃银高科三家联合发起的“现代青年农场主”试验班应运而生,计划10年内由企业资助500万元。       四年来,已有61名 “青年农场主”顺利毕业。与普通农民不同,这些“青年农场主”都是安农大的学生,其中95%来自农村。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朝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转变,这决定了未来的农场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 ”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宛晓春表示,合格的现代农民不仅需要了解农业技术、机械装备,还得懂管理、会经营。因此,学校把这些对农业感兴趣的大学生集合起来,根据农场主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量身定制了相关学习和实习的课程,灵活开展教学。      

   灵活教学重实践

      “既有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农业生态学等基础课程,又有农业植物病理学、土壤营养与肥料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技术课程,同时还有农场与合作社经营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等综合类课程。学习任务很重,每天简直要忙飞啦! ”回想起之前的学习经历,第一届毕业生杨建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青年农场主”班遴选的对象均是在校大二学生,学校绘就了一幅人才成长路线图——前两年在原有学院学习通识类课程,大三时进入农场主班进行综合理论实践学习,大四一年进行综合实训,毕业后在孵化基地开展两年的创业孵化,继而走上创业之路。       “学生以工科、农科居多,但也有个别是文科的。对学员的选择我们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最主要是他一定要热爱农业。毕竟这行不同于其他行业,要辛苦得多、累得多。 ”安农大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鄢高翔,从第一届起就是“青年农场主班”的班主任,在他看来,无论学生入学前选的是何种专业,进这个试验班就是一次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罗干一起,夏常伟也正在定远县一处孵化园里实验。 “每人分50亩土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无论是下地开沟、除虫除草,还是安排生产计划,跑市场拓销路,我们样样都要学、都要试。 ”夏常伟说。      

   “创业孵化”助成长

      两年的创业孵化之后,学生将面临双向选择。一是留在创业孵化企业,负责市场或管理工作,二是在学校扶持下,自己投身创业。     在霍邱县长集镇钱店村,农场主班毕业生梁延良已开始创业,在荃银高科和张海银基金会的支持下,他经营着300亩土地和16个蔬菜大棚,通过“小麦—黄豆”轮作,300亩土地年产值可达40万元左右。在大棚中开展绿色蔬菜种植和高新模式实验示范,也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责编: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