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安徽破题农业发展谱新篇

07.08.2019  20:40

  【70年安徽礼赞】: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安徽破题农业发展谱新篇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6日讯(记者:丁雨光)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传统农业大省安徽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解码现代农业生产新动能,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蝶变。如今,安徽不仅摆脱了底子薄、积累少、“靠天吃饭”的局面,更站在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 

  7月底的一天,桐城市龙腾街道天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将籽粒饱满的水稻收进机箱,秸秆自动粉碎以后还田。合作社负责人鲍峰介绍: “今年我们种了280亩的早稻,平均产量(亩产)470公斤以上,高产田快达到55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130多吨,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桐城市种植早稻近10万亩,由于在生产中实施绿色丰产增效集成技术、推广机插秧、增施有机肥、病虫绿色防控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水稻品种稳步提升,平均亩产增收10%以上。桐城市龙腾街道农技推广站站长刘伟表示: “今年我们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平台,集成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农药的使用量比去年减少了20%以上,每亩节水比去年减少了25%,稻米品质大幅度提升,效果非常好。”

  和桐城市一样,如今在安徽各地,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粮食生产由过去的重数量向量质并重转变。

  70年来,安徽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吃饭问题,粮食产量由1949年地639万吨,增加到了2018年的4007万吨。

  来自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安徽夏粮单产389.5公斤,总产达1657万吨,居全国第3,实现“十六连丰”,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品质和效益协同提升,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 “我们重点抓好结构调整,以供给侧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一些特产的、高效的农产品,让农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让农民增收有更多增长点,来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如今,在阜阳市的很多草莓基地内、在蔬菜大棚里,远程监控系统装上的传感器让蔬菜瓜果会说话了,湿度低了,温度高了,缺氮、磷、钾元素了,都能够通过农业物联网进行感知。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胡金涛认为: “如果这些数据不达标的情况下,我们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精准施肥,降低成本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效益。”

  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水平,现代生产体系正逐渐形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0多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9%,比1978年高67个百分点,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广大农民基本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忙到头”的劳作模式。

  这几天,在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的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公司质量部负责人丁林林和村民们一起忙着加工用于出口的毛豆产品。丁林林说,因为企业建在了家门口,原来在外地打工的他回到了家乡。 “现在我们家门口龙头企业越来越多了,找工作也方便了,我们不仅有土地流转的收入,还有工厂上班一年五、六万块钱的工资收入,我们的乡村确实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流转周边8000多亩土地,发展西兰花、荷兰豆、黄秋葵等十多个优势品种的蔬菜种植,产品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通过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参与+基地生产+农户参股等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公司董事长陈文芳表示: “我们全力带动农民发展蔬菜产业,把蔬菜产业这块蛋糕越做越大,目前我们企业带动周边5个乡镇2万多农户从事蔬菜产业生产。”

  近年来,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安徽农业经营的主体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农民告别了单打独斗,选择成立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截至2018年底,我省共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万个,家庭农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农民合作社总数位居第八位。

  七十年来,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现代农业发展一直在路上。1954年,安徽农民纯收入只有61元,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近1.4万元。眼下,安徽正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富民增收驶入快车道。

[ 编辑:江维]
沿淮行蓄洪区农业结构显著优化
  因地制宜,我省沿淮行蓄洪区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据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报告,沿淮行蓄洪区农业结构显著优化,今年以来粮食作物较去年减少7万亩,畜禽养殖减少11.中安在线
敢为人先再出发 安徽深化农村改革勇立时代潮头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13日讯(记者:丁雨光、徽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