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深度融合 “双拥”鱼水情深
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科微智能科技公司生产的水上机器人,既可探测鱼群、监测水文,也可用于安防巡逻等准军事领域;滁州市引进永强汽车制造公司的全地形车项目,生产的车辆翻山涉水如履平地,既能为林业作业、应急救援服务,在军用领域也可大显身手……在安徽,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军技民用、民技军用的领域愈加宽广。
壮大军民结合优势产业,是我省探索创新双拥路径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省各地和驻皖部队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构建和完善大双拥格局,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和模范单位创建,谱写了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华章。
贯通市场与战场
——军地合力搭建技术成果“军转民”“民参军”平台,逐步实现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优势互补
“八一”建军节前夕,喜讯从北京传来: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上,我省和驻皖部队14个市县、2个单位、3名个人受到命名表彰。
14张“双拥模范城(县)”的靓丽名片,源于深厚的双拥传统和不懈的探索创新。作为革命老区和兵源大省,我省各地和驻皖部队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把双拥宣传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价值观体系建设,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军事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把双拥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内容,形成立体式推动双拥工作的制度体系。
以双拥模范创建为契机,我省适应地方发展和部队建设大势,利用国防科技工业比较集中的优势,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向多领域、全要素、高效益迈进,努力贯通市场与战场,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
在合肥、芜湖等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和淮北、宿州、阜阳等10个省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示范园区,众多军民融合重大科研项目已经启动实施。省军工集团、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等优秀军工企业的“军转民”项目,合肥市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公司、芜湖航飞科技有限公司等民口尖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民参军”项目,有力促进“军技民用、民技军用”相互转化,推动了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优势互补、有效融合。共建共享、互利双赢,唇齿相依的军地军民关系更加深厚。
总把驻地当故乡
——驻皖部队自觉践行为民宗旨,急难险重冲在前,扶贫参建当尖兵,军民融合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
7月下旬以来,从巢湖之滨到大别山麓,从沿江江南到皖南山区,暴雨洪涝灾害受灾地区群众,纷纷自发走上街头,打着红旗,捧着鲜花,拎着水果,依依不舍地送别在抗洪抢险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民子弟兵。
融合发展,不仅是资源共享,更需要心灵相通。省军区预备役步兵师第三团战士刘安军,连续10余天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终因劳累过度诱发心脏病去世;省武警总队第一支队战士焦磊,因为在泥水中长期浸泡,一双大脚底板腐白、褶皱纵横,感动无数网友……在今夏的防汛抗洪战斗中,省军区各级出动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近8万人次,武警部队在安徽方向动用兵力1万余名,广大官兵奋斗在最前沿,战斗在最险处,书写了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壮美篇章。
无论是危难时刻,还是平常时分,子弟兵与群众都水乳交融。在脱贫攻坚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方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驻皖部队官兵及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扛起责任、争当先锋。霍山县黑石渡镇戴家河村是该县人武部的美丽乡村建设联系点,人武干部驻村帮扶指导,带领群众承包荒滩,协调资金发展蚕桑产业,几年间,万亩荒滩变成“绿色银行”,村民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是深度融合最牢固的情感纽带。解放军八六医院在驻地当涂县石桥镇马桥村、博望社区设立医疗急救分站,增派2辆救护车、数名医护人员长期值守,倾心呵护百姓健康。六安、芜湖、黄山、马鞍山、淮北、滁州等军分区团以上干部,坚持每年拿出一个月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让众多寒门学子能够安心读书,顺利成长成才。
服务国防做后盾
——各地聚焦强军目标,积极改善驻军训练和生活条件,高标准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让部队官兵后顾无忧
在滁州市西北的山区小镇大柳,有一个小小的野外驻训军粮供应点。军粮业务员付恩丽17年来坚守于此,无论夏日炎炎,还是冬夜严寒,只要部队一个电话,付恩丽就会按时按需将军粮保障到位。 “和部队官兵打交道这么多年,感觉就像自己家人,每次到军营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付恩丽动情地说。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地方党委政府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好保障,在解除部队后顾之忧上搞好服务。近年来,全省建设国防和部队进出口、机动道路立项建设项目20余个,投资总额14亿元,为驻地部队战备、执勤、训练、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黄山、滁州、池州、蚌埠等地组织开展军事设施和国防法规执法检查,军事设施得到有效保护。
当好坚强后盾,倾力为子弟兵排忧解难。全省一次性投资12.6亿元,建成了30所市级标准化光荣院,普遍建立抚恤补助金社会化发放制度、义务兵优待城乡一体化制度、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在退役士兵安置方面,各地采取政府安排工作、推荐就业和发放自谋职业金相结合,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突出抓好岗前技能培训,大幅减免创业相关费用,退役士兵满意度不断提升。对随军未就业的家属,各地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有效解决了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服役,全身心投入国防和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