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军休三所创新发展 奏响军休服务新乐章
安徽省蚌埠市军休三所紧紧围绕创新抓服务、促发展,近年来,把一切为了休干、一切服务于休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军休干部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不断提高军休服务管理水平,使军休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创新管理机制,打牢优质服务基础
该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基层党委,下设1个工作人员支部和6个休干支部,首创了“服务站﹢党支部工作模式”。所党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2个休干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同时兼任军休服务站站长,各服务站副站长则一律聘请军休干部担任。
今年,该所又借鉴现代社区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即按照每名工作人员负责包干联系30-40名休干、每月走访联系1-2次的要求,建立定期走访、定期联系、定岗包人等工作制度,打造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升级版,努力为军休干部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全所军休干部踊跃捐款和缴纳特殊党费达6万余元,涌现出蚌埠市抗震捐款第一人、市道德模范王明林;孙源太、刘利华、李明华等一批军休干部的书画作品先后在民政部、省民政厅组织的比赛中获奖;李文峰、徐松茂、朱竟成等一批军休干部退休不退岗,仍在不同的领域和岗位为社会奉献智慧和余热。
创新服务内容,全面落实各项待遇
让新入所的军休干部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是该所接收新休干的第一件事。接到安置任务时,该所认真做好“五个一”,即召开一次军地三方见面会、举行一场新进所军休干部欢迎会、发放一本《服务手册》、进行一次家访、办好一切入户医保手续,让军休干部一进所就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2013年,为全面了解掌握军休干部家庭和个人情况,进一步提高军休工作服务管理水平,该所建立了军休干部信息库,包括军休干部档案和其家庭、个人健康情况记录卡等,对全所高龄、伤残、空巢、独居、失能等五类重点服务对象熟悉掌握,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该所还充分发挥退休军医的优势,组成专家咨询组为休干开展保健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并结合体检建立了军休干部健康档案。2014年,该所又与电信部门合作,建立了军休干部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新平台。为每名军休干部配备了一部老年手机,设置了紧急呼叫应用系统,需要时可以通过“一键通”及时联系家人和救援机构,解除了军休老干部的后顾之忧。
创新活动形式,构建美好和谐家园
为给军休干部的晚年生活留下一段幸福美好的回忆,该所为24对金婚夫妇隆重举办了首届军休干部“金婚庆典”活动。伴随着《激情燃烧的岁月》乐曲,24对金婚夫妇手挽着手,踏上红地毯,登上主礼台,满脸喜悦地饮下了交杯酒,演绎着五十载相濡以沫的恋歌。《新安晚报》、中国双拥网等都分别进行了报道。
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该所积极协调驻蚌部队院校,每年组织军休老干部开展一次“军事日”活动,让军休干部切身感受到军队的建设和发展,重温军营生活。广大军休老同志有的已年逾古稀,有的离开工作岗位已几十个年头,能够重返部队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他们显得格外兴奋和激动。
为丰富军休干部的文化生活,该所提出了文化养老的理念。近年来,先后成立了基层党校和市老年大学分校,采取与市委党校和市老年大学联合办学的形式,开办了政治理论、党务工作以及合唱、电脑、摄影等培训班,使军休老干部在学习中丰富了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得到了学习。
创新服务意识,打造优秀服务品牌
多年来,该所始终坚持以保本色、保和谐、保健康作为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根本,锐意创新,勇于实践。在服务管理上,制定《工作人员手册》,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言行举止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日常服务管理中,该所认真开展“五必访”走访慰问工作,即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生日必访、有困难必访、有思想情绪必访,使老同志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心。同时,对危重病老人加强人文关怀,休干宋锦林在家突发腿部疾病,疼痛得无法行动,4名工作人员立即上门,协助120急救人员把宋老安全送到医院。事后,宋老的女儿给所里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热忱服务老干部、扶助伤痛暖人心”,以此表示对所里服务的感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军休三所多次被蚌埠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安徽省民政厅授予“和谐军休家园”“军休工作先进单位”“敬老文明号”,被民政部授予“军休工作先进单位”“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和谐军休家园”“优质服务品牌”等荣誉称号。
上报单位:蚌埠市民政局
信息作者:吕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