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蒙城退休教师写数十万字手稿 “揪错”《汉语大词典》
爱书、购书、读书、品书的习惯在蒙城县退休教师朱庆武家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从求学时就开始广泛阅读世界名著,成为一名老师后更是将书融入全家的生活。退休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于逛书摊、细读书,并致力于《汉语大词典》的勘误工作,撰写出几十万字的修订手稿。
不可一日不读书
穿戴简单,语言朴实,但只要提起读书,原本有些沉默的朱庆武老人就显得有些兴奋,滔滔不绝地讲着中外古今的各类名著,以及不同时代作家的代表作品。
从《说文解字》、《尔雅》到《二十二字》、《鲁迅全集》,再从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作品到外国文学名人名著全集,甚至儿童文学,在朱庆武的书房中都能见到。十多平米的书房,被朱庆武装扮得古香古色,屋里的书架摆放着满满的书,甚至因为书籍过多,在屋子的各个角落都堆放着大部的丛书。
朱庆武说,从中学时代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课外杂志开始,就迷恋上了读书,可因家庭贫困只能靠借阅和抄写。考上师范学院后,学院的图书馆让爱读书的他如鱼得水,大学时间几乎读完了校图书馆的藏书。
随着经济上的宽裕,读大学的朱庆武除了在校图书馆里借阅大量书籍外,也开始订阅《人民文学》《论一个工作》等文学杂志,购买莎士比亚的经典书目。“买书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大部分的花费都在买书上。”
旧书摊也能淘到宝
逛书摊和旧书店是朱庆武每天的习惯。在蒙城县,朱庆武和很多旧书摊和小书店的老板都已经成为朋友,大伙儿见面都尊敬地喊他一声朱老师或朱老。
“回收旧书的小书店可是宝啊,我的很多好书都是在旧书摊中淘到的。”朱庆武说。几十年来,朱庆武也在小书摊中淘到了清朝、民国时期的古籍和解放时期的小人书,并将它们珍藏起来。
随着朱庆武对图书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书籍在当地已经很难买到。于是,已经78岁的朱庆武就常常在儿子的陪同下,乘车到南京等地购买。
书中的很多知识,被朱庆武很好地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得知学生恐惧文言文阅读,他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背——查——解”教学法,学生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背诵下来,不明白的自己查阅字典、词典,最后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学生在这样的方法下逐渐对文言文有了兴趣,语文成绩很快提升。
致力勘误《汉语大词典》
作为语文教师的朱庆武,一辈子都在与字典、词典打交道,随时查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广泛阅读中,朱庆武也发现了字词典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临近退休时,朱庆武决定勘误《汉语大词典》,避免错误的字词给读者带来误导。
校正由多名专家编纂的《汉语大词典》,必然需要大量论证材料,寻求论证材料的过程中,朱庆武则需要阅读查找更多的书籍。“从那以后,我所有花费都在买书上了,其它的东西都不舍得买。”朱庆武说,通过20多年的努力,他发现了大量的错误,撰写几十万字的手稿寄到《汉语大词典》编辑部,受到了编辑部的高度肯定,表示在以后的修订中予以采纳。
朱庆武常说,他的一生无欲无求,购书、看书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也是他最想传承下去的家族精神。在他的带动下,全家人都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共同分享阅读中的收获与困惑。“书是一个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家每个人都在争做精神上的富翁。”朱庆武说。 (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