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谋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篇章

08.11.2016  20:03

当前,科学技术正在孕育着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呈现群体突破态势,科技产业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人才已成为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工作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人才工作总体部署要求,紧紧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自治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成长环境逐步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日益明显。

一是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全区科技活动人员388322人,其中高校96317人、科研机构34033人、企业237769人、其他20213人。“十二五”期间,R&D人员14.13万人年,R&D研究人员9.05万人年,R&D人员人均R&D经费163.3万元,R&D研究人员人均R&D经费292.8万元。

二是申报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实现新的提高。目前,自治区已培育国家“千人计划”13名;共有1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重点依托国家人才工程培植本土人才,有11人、4个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三是实施“草原英才”工程成效突出。科技厅作为主管部门和十大“百人计划”牵头单位,自2010年以来,科技领域入选“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团队共 43个,占全区总数的10.6%;创新创业基地27 个,占全区总数的37.5%;“草原英才”个人 242名,占全区总数的23.8%。入选“草原英才”工程科技领域项目总数连续6年位列自治区“十百部门”前位,连续6年超额完成“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计划”任务目标。

四是引才育才平台载体建设再创新绩。“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内蒙古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共认定45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在凝聚和造就领军人才、推进创新创业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成效明显;截止2015年底,内蒙古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的院士工作站达到69家,协议引进81名院士,其中中科院院士20名,工程院院士59名,蒙古国院士2名,入站院士专家团队共489人;截至2015年底,建设认定工程技术中心128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95家,2015年,有2家企业正式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科技人员争取国家基础研究经费5.8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8倍;自治区共培育认定80多家众创空间,覆盖了全区12个盟市。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将继续做好科技人才工作,加强党管人才,凝聚各方力量、统筹联动、突出重点、创新推进。

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宏观管理、科学谋划,促进人才布局、质量、结构等与项目、平台、载体相适应。切实做到在谋划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在研究政策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在部署工作的同时考虑人才措施,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要深刻把握创新发展理念,形成科技人才发展合力。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特别是针对人才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等障碍,结合本地区功能定位,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平台载体建设,大胆探索,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人才政策措施,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自治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草原英才”在全区各盟市普遍开花、提质增效。

三是要坚持高端引领,辐射和带动自治区科技人才发展。全区科技人才工作要依托重大人才工程优先引进一批拔尖领军人才,能够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高端人才,通过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培养造就人才团队,形成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辐射和带动自治区的人才发展。

四是要依托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计划的融合,在实践中锻炼培养科研人才。继续下大力抓好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人才平台载体建设,通过“筑巢引凤”,面向海内外引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服务和助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