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面临亏损别只打公众主意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支不平衡,财政支持难以持续,个人账户面临亏损风险。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杨良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之所以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是因为之前个人缴费是16%,现在是8%,这显然是不够的,我认为,提高个人缴费率是解决资金供需矛盾的一个选项。”
近年来,养老金缺口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2014年职工养老征缴收入增长明显低于支出增长,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愈加明显,一些省份当期已经收不抵支。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建议改革继承制,允许个人账户“充公”,提高个人缴费比例,等等。
然而,个人账户“充公”有悖法律规定,也会削弱社保制度的激励性。更重要的是,“充公”的实质是拆东墙补西墙,并没有实现养老保险的增量。至于提高个人缴费比例也不现实。人社部坦言,目前我国各项社会保险总费率超过了40%,总体偏高,并承诺社保费率将适时适当下调。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在养老金缺口的背后,还隐藏着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养老金供需矛盾,还要统筹考量,开出综合药方。
首先,加大财政支持。国际上通常采用“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各国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12%,远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5%目标。养老金面临亏损,一定程度上源于财政支持的欠账,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
其次,提高投资回报。长期以来,养老金只能存在银行或是购买国债,导致养老金收益根本跑不过CPI。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年度投资回报率约为2%,甚至低于2.5%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无法实现保值增值,意味着本就收不抵支的养老金进一步面临缩水风险。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国家尽快推动养老金投资保值的相关改革,避免养老金贬值。
此外,告别“单腿走路”,健全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体系。总之,要有效平衡国家、单位和个人的负担;在穷尽政府努力之前,请不要打公众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