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养老服务券部分服务成摆设 老人想吃碗面条都难
从去年10月中旬起,合肥开始探索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的模式,9000多名老人因此受益,在经历了一开始的人员、服务不足、养老券不能使用等尴尬之后,居家养老的模式也渐渐进入正轨。一年来,老人们使用服务券的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如何完善?记者也走进社区进行了调查。
反馈
部分服务成鸡肋
叶奶奶今年80多岁,没有子女,从去年开始,她可以每月从蜀山区龙河路社居委领取600元的居家养老券。由于自己能够做饭,叶奶奶最看重养老券能够购买的家政和保洁服务。不过在她看来,这些服务却有些“鸡肋”。
“原来我就聘请了一个家政阿姨,在我家做了10来年了,也很信任。”叶阿姨说,她特别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够把自家的家政阿姨“收编”,不过并没有成功。“我看外面最贵的做保洁也只有20元一小时,可是用服务券却要30元一小时。”叶阿姨觉得有些贵。“比如我现在每天都要叫保洁来打扫一个小时,600块钱的券,20天就用光了。”这让叶阿姨感到有些不方便,只好保留了原先的家政。
为了不浪费,叶阿姨就请人来扫楼梯,或请人陪自己买东西,“但一个月也出去不了20次呀!”叶阿姨觉得服务劵在自己这里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回应:金谷医院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相关人士表示,由于涉及家政人员本身意愿以及发工资多少的问题,将她们“收编”在操作上确实有些困难。
面条馒头难吃到
车站街道建设社居委的倪善贵奶奶已经103岁了,她也是居家养老服务券的领取者。而她主要把券花在了每天的饭菜上。
倪奶奶的女儿丁阿姨说,虽然服务券可以提供助浴、理发等服务,但是老人年纪大了,还是子女动手比较放心。因此,她们一般都是为老人预约送餐服务。
丁阿姨说,十多元一份的配餐妈妈觉得不错,但是老人毕竟年纪大了,牙口不好,来的饭菜都要重新加工一下,“一般我们都会再加热一下,然后顺便炖得烂一点,再喂老人。”
不过倪奶奶想吃面条和馒头的愿望却始终没有实现。“我听说别的区养老服务中心都可以提供面条和馒头了,毕竟那些食物比较软,好消化,但我们这里还不行。”
回应:安徽社家老年服务中心的人士解释,由于当时文件上规定餐饮只能提供菜和米饭,要增加种类还得向区民政部门申请。
服务范围有些窄
78岁的黄汉芹大爷是孤寡老人,面对居家养老服务劵的5大门类,他看了又看,觉得服务范围还是有些狭窄。因为不少项目都跟自己实际能享受到的服务重复了。
“我是皖安机械厂退休的,厂里就能提供免费理疗,还有体检。”黄大爷说,至于修理电器等一些服务,就他个人而言,一般情况下也没有需求。
为什么不能跟超市合作增加一些购买项目呢?黄大爷说,他特别希望能用服务劵购买像蜂蜜、奶粉等老年人必备的营养品。“可以限定购买的种类,这样就不担心居家养老券作为别的用途。”
黄大爷说,此外,居家养老服务券在实现“私人订制”方面还有些难,比如他自己有“三高”,不能吃内脏和油腻的东西,但配餐有时候就会送来炒猪肝和肥肉。
回应:对于不少老人提出把服务劵当钱用的问题,相关人士表示,养老服务券政策出台目的,是解决老人在家养老问题,并借此培育居家养老的市场和组织,把养老券当做购物券使用,可能会有违这一初衷。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
编辑:吴月峰
资讯标签: 养老服务券 养老服务券服务项目 老人养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