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也能刷卡消费 安徽试点居家养老电子化结算
遇到困难只需按一下呼叫键,服务送到老人家;老人无需付钱,所需费用由后台自动扣除…… 合肥 市正在试点开展居家养老电子化结算工作,电子服务券代替纸质服务券。十八大以来,我省养老服务正在与时俱进,信息化水平正不断提升。
试点居家养老电子化结算
“老人家,这是您订的餐。”当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将手中的饭菜递到合肥市翠微北苑的王传福手中后,78岁的老人掏出一张卡,像年轻人刷卡消费一样,瞬时完成付款。王传福告诉记者,政府每个月都给他免费发放现金券,自己可以用这个券点餐、理发等,之前用的是纸质券,但从今年开始,换成了一张磁卡。
今年,合肥市民政局开始在高新区试点开展居家养老电子化结算工作,电子服务券代替纸质服务券。每月月初,6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都会打到服务对象虚拟的账户上,服务对象可以通过电话,通知相关服务机构及时上门为其提供家政服务、精神慰藉、 生活 照料、维修、医疗保健等综合服务,整个过程无需纸质申请,无需现金往来,安全方便快捷。
合肥市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子化结算以来,一方面省去了老人每月到社区领取服务券的麻烦,避免服务券的丢失,提高了服务券的使用效率,还节约了服务券的印刷成本。同时,服务机构根据养老平台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机构服务工单、区级服务考评表与政府进行资金结算,大大缩短了周转时间,提高了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和服务效率。
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
除了电子结算之外,上述人士还透露:未来合肥还将依托“合肥市养老服务管理平台”精准了解服务对象每月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内容,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分析了解服务券的使用、结余情况以及老人们的服务需求,真正实现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借助信息技术将养老服务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变,是提高养老服务的便捷性与准确性,满足老年人多样性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阜阳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规划,预计到今年底,阜阳市将有200户家庭试点安装智能养老服务设备;到2020年,全市50%的养老机构将推广应用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安全防护等物联网技术。
养老床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安徽刚刚出台了《2017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又迎来发展新契机。根据新的办法,安徽将在城区打造二十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按照不低于每百户15平方米的标准强力推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居家养老将分级设立三个中心:县区级居家养老指导中心、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以及社区日间照料(活动)中心;同时大力推动发展社区嵌入式中小型养老机构。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省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增加养老设施供给,缩小城乡养老设施短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截至2016年底,我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为39.91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