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民是胜利之本
抗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的天空仍回响着“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昭告声。 70多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与日本侵略者的力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是,中国人民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我们靠的什么?正是军民团结如一人,全民抗战,举国杀敌,才能驱除日寇、还我中华。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最大的力量就在于民心,就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抗战初期,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论持久战》中,就专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为抗战胜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兵民是胜利之本”既是他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现实形势的深刻洞察。中外历史上,有不少“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成功经验,也不乏“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的失败教训。彼时,中日两国国力悬殊,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差距都不可以道里计,只有加上人民力量的砝码,胜利的天平才能倾向中国。
什么是人民力量? “最后一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这就是最伟大的人民力量,这就是最雄厚、最坚强的中国抗战力量。战火弥漫中,给战士送来鸡蛋和水的淮南老奶奶,是人民力量;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往战场上运送武器弹药的繁昌“猎户队”,是人民力量;反“扫荡”中,与抗战将士并肩作战的皖江地方民兵,是人民力量。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江淮大地上涌现出无数民兵、青抗、妇抗等抗日团体,他们平时抓生产、战时上前线,与抗战部队互为支援,把日军彻底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力量的聚集场,是最牢固的抗日堡垒。民族危亡关头,英勇的人民军队开辟、守卫着抗日根据地,人民力量向这里聚集,皖江、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群贤毕至,风云际会。根据地里,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群众蓄积起高昂的抗战意志和力量,打下了坚实的抗战基础;根据地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携手并肩战斗,将来犯之敌碾压于人民战争的伟力之下。
70年前的抗战胜利,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激发起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空前觉醒,不但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撑,更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给了我们一个历史启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今天,战争已经过去,发展如火如荼,和平还需戮力维护,我们要继承发扬“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优良传统,激发13亿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和平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
江淮大地,梦想升腾。壮志满怀的英雄儿女将铭记历史,继承先烈精神,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