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岭再现“虎出没”

08.01.2015  19:15
  核心阅读
  “雪花弹拨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会在苍茫中升起,它不是鸟鸣,而是伐木声。”作家迟子建笔下响彻林海雪原的伐木声与“顺山倒”的号子一起走入历史。今冬,大小兴安岭格外寂静。人退虎进,野生东北虎多次现身。
  
  2014年最后一天,野生东北虎“重出江湖”,在黑龙江森林工业集团的东京城林区“踏雪迎春”,给当地人带来不小惊喜。
  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野生东北虎数量锐减之势与森林过度采伐密切相关。大小兴安岭林木的“禁”与“伐”,走过了数百年的曲折历程。
  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野生东北虎重现
  大兴安岭是我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有野生植物1000余种。浩瀚的绿色海洋,还是珍禽异兽的乐园,繁衍生息着东北虎、东北豹、紫貂、梅花鹿、白头鹤、中华秋沙鸭、丹顶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多种。
  2014年4月1日,以大小兴安岭为主的黑龙江省重点国有天然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结束了175年大规模砍伐的历史。对此,林科院研究员侯元兆认为:“这标志着传统森林资源利用模式的终结,也为我国走向森林经营时代创造了机会。”
  自上世纪70年代大小兴安岭就已经难觅踪影的野生东北虎,近一年来频频现身:2014年3月31日,安装在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保护区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野生东北虎;同年7月25日,“林中之王”再现桦南林区;一个月后,双鸭山林业局接到群众关于老虎袭击家畜的举报。几天后,老虎重返“故地”,“真容”正好被现场摄像机拍了下来。据监测,一年来,大小兴安岭绥阳、双鸭山、桦南等地均有“虎出没”。
  岁末年初,林区滴水成冰,黑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柴河林业局的孙建民冒着寒风,手持望远镜站在瞭望塔最高层察看火情。
  9个月前,他刚刚卸下伐木工的身份,在“告别仪式”上表达了新一代林业人“从砍树到护林”的转型决心。现在,他已是一名合格的防火队员。这个冬天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只能说,森林工人变得比以前更忙了,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态责任更重。”龙江森工总经理魏殿生说。
  历史资料显示,1839年前后,清政府“移民实边”,伐木咚咚,惊醒了大小兴安岭这个中国历史的“宁静后院”(历史学家翦伯赞语)。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林业长子”的国有林场,曾为共和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受本次停伐影响最大的企业之一,龙江森工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共出产木材5.2亿立方米;产量最高峰时,全国每十根木头中,就有三根半产自这里。“重生产、轻抚育”也让大兴安岭付出了惨重代价:林缘不断退缩、土壤侵蚀加剧、湿地功能下降。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如不坚决停伐,森林生态屏障功能将进一步衰退,直接威胁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生产安全和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
  “我干了20多年的油锯手,伐了10多万立方米木材。山上大树少,森林吸水不好,下一场暴雨河水就会‘呜呜’涨起来。再砍十几年,后代就看不到森林了。”龙江森工塔林林场职工宋荣富有切身体会。
  停伐倒逼企业转型,不砍树照样可健康快速发展
  “东北、内蒙古林区如今面临资源枯竭危险,急需休养生息。”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说。林区资源和经济的双重危困促使政府决定采取行动,自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采伐量已大幅调减。但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为巩固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地位和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彻底封山停伐势在必行。
  商业性采伐要停,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停伐倒逼森工企业转型。林业专家、前国务院参事盛炜彤也表示:实施停伐政策,有利于林区加强森林经营和管理,发展非木经济。
  同样是靠山吃山,停伐后,“靠”的含义产生了本质转变。各大森工集团的实践充分证明:不砍树,照样可以健康快速发展。“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如今已深入人心。
  “吃木头”不养人,砍“娃娃”林、“红领巾”林,只会越砍越穷。自从学会算“生态账”,刘广发现在“折个枝桠都心疼”。相比之前做伐木工时爬冰卧雪、披荆斩棘,这位龙江森工迎春林业局的转业工人更喜欢蜂箱旁的“甜蜜事业”。
  停伐不仅让当地企业和职工收获了经济效益,还让国家和地方收获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实现“零采伐”,各类植被和动物种群得到有效恢复,生态不断优化。
  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松花江六大水系主要发源地,黑龙江省森林涵养水源达5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三峡水库的储量。林区每年固碳4700多亿吨,释放氧气1.1万亿多吨。这片“绿色屏障”庇护着中国1/10以上的耕地和最大草原,对缓解华北地区雾霾功不可没。据专家测算,大兴安岭林区每年因贮碳、纳碳、制氧、防洪减灾等创造生态效益多达160多亿元。
  专家分析,没有斧锯之声,野生东北虎也更愿意出来“溜达”,甚至可以肯定,它们已重新在此地定居。
  守住生态红线,森林重归本位休养生息
  2014年冬天,管理着1845万公顷森林,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39%的龙江森工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进入了全面停伐后的第一个停伐季。
  林海雪原依旧,曾经忙碌的伐木工人如今化身森林卫士。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5月底,龙江森工在停伐季中开展了“林鹰行动”与“绿剑行动”,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
  从限伐到停止主伐,再到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刹车就要“踩到底”。务林人恪守着“一米木材不能采、一寸林地不能动”的底线,坚持管好森林资源,守住生态红线。
  定位变了,责任变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也要与时俱进。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要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支持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尽快将东北其他国有林区纳入停止商业性采伐范围。
  目前,大兴安岭地区与黑龙江省政府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专家共同编制的全国林业系统首部市地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正在实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在酝酿建立国家级先行试验区;吉林森工集团在“非林哺林”的创新经营中谋求新突破。
  或许,“那已不复存在的伐木声”仍让迟子建“怀恋”,然而对于全国百万林业人来说,他们正满怀信心与期待,迎接绿富兼美的春天。(严冰 李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