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资市场农资销售网点需规范

11.03.2015  10:35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资销售大省。春耕在即,各地掀起了春耕备耕热潮,农资质量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日,记者对安徽省农资市场进行了探访——

  春耕时节,林林总总的农资经营店成为农村一道别样的风景:农资商店竞相吆喝,农资厂家争夺市场,各种品牌粉墨登场……毋庸置疑,如今快速发展的农资市场,为服务农业、方便农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乡村农资市场也存在一些乱象,有的农资店兜售的农资真真假假,各种新牌子、新概念农资鱼龙混杂,令农民兄弟眼花缭乱;有的甚至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过期的农药、质次的化肥、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据省工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要把好农资市场质量关,抓好销售网络和农资连锁经营店是关键。目前,我省农资经营商店近万家,农资销售网络主要有几个渠道,比较大一点的有原供销社系统农资公司改制后成立的辉隆集团、徽商集团下属的徽商农家福、农垦系统的农资销售点、安徽喜洋洋农资连锁店等。此外,还有一些是农资生产厂家建的直销店、涉农企业办的专营店以及社会上个体经营的农资店。农资市场竞争激烈,销售网络点多面广,也给农资市场监管和农资打假带来一定难度。所以从市场管理的角度,我们鼓励办连锁经营网点,这样既可以统一进货渠道,把好农资进货质量关,净化销售网络,也可以降低销售成本,让利于农民。

  3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庐江县万山镇。在辉隆集团庐江配送中心的大院里,一些种粮大户正开着农用车辆来拉化肥。张梅生经理高兴地对记者说:“中心初一就到货了,过年一直没闲着。尿素、复合肥料等已到了5000多吨。配送中心靠近当地火车货运站,降低了物流成本,也给当地群众运货提供了方便。”张经理还告诉记者:“这个配送点虽然只有6名员工,但覆盖全县47个乡镇的所有村庄。现在村民只要打个电话,说出品种、数量等,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所需农资。现在市场竞争激烈,送货上门的服务必不可少。 ”

  辉隆农资连锁公司副总经理黄继华也对记者说:“现在化肥销售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淡季旺季之分,自3月份以来,公司就备足货源。市场变化很快,我们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把货源储备好,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走进化肥储备仓库,记者看到,仓库面积很大,略显空旷。看到记者有些不解,黄经理解释说:“不像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货物经常堆积如山。现在市场放开了,销售渠道也多了,不能再备太多的货,也担心积压,而且化肥也卖得差不多了。 ”

  正说着话,记者看到庐江县汤池镇凤凰村的种粮大户徐华,开着“东方红”拖拉机来配送中心拉化肥。他告诉记者:“来连锁店购买农资比较放心,一般不会有假的,这几天我来这里拉了8吨多化肥。我种了500亩地,主要是小麦和水稻。目前,小麦追肥进入收尾了,水稻也正在做备耕准备。 ”

  下午1时,记者来到汤池镇一家名叫“春生”的农资加盟店。店主张春生告诉记者:“正月初六就开门营业了,店里农资比较齐全,可供村民们自己挑选。眼下正是小麦油菜施肥锄草的季节,天天都有人来买肥料。 ”

  据辉隆集团董事长李永东介绍,为不耽误春耕农时,集团在省内47家配送中心、2800多家连锁店已备足货源,各配送中心和加盟店延长营业时间,提供订货配送服务,送货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以优质服务抢占市场。仅今年1月份,就销售化肥27万吨,农药的销售额也达3200万元。

  3月6日,记者来到省农垦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皖垦种业是我省最大的小麦良种生产销售企业之一,生产销售的常规小麦种子占全省的46%,我省沿淮小麦主产区大多用农垦的小麦种子。农垦生产的小麦良种有质保体系认证,可以进行质量追踪。3月9日下午,安徽皖垦种业的工作人员石磊告诉记者,他们的种子销售模式是以品种代理制为主,直接零售为辅。代理制就是在县里设一个县级代理商,然后通过该县的所有零售商来分销产品;零售主要是在部分分公司设立门市部进行直销。皖垦种业的物流质检部经理王家华对记者说,去年,他们生产小麦良种1.1亿公斤、水稻种子1200万公斤、玉米种子150万公斤、大豆种子600万公斤。这些种子在全国500多个销售网点出售,包括河南、山东、湖北、江苏等地,供不应求。他还告诉记者,公司所有的上市种子都要经过三道关:入库、加工和出库检测,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淘汰和追回,确保群众买到放心种子。

  3月5日下午,记者在汤池镇看到一家个体农资店,店里摆放的农资产品很凌乱,地上堆着化肥,货架上既有种子也有农药,有的乱放在一起。店主姓唐,50多岁,他告诉记者:“这些尿素肥是从县城进的,我记不清是啥店名,不过这化肥是老牌子,用起来放心。 ”随后,记者就这个牌子的化肥咨询了有关专家,专家回答是:“这种化肥已被淘汰多年,因为生产能耗大,在夏天高温时,挥发性强,刺眼呛鼻,甚至令人头晕。不少农民并不清楚哪些属于淘汰的产品,习惯使用那些质次价高的传统化肥、高毒性农药,他们观念亟待更新。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销售企业和连锁店农资质量基本上有保证,进货渠道比较规范。但很多农村个体商店则难以保证质量,这是农资市场监管的重点。这些个体店的店主大多是当地农民,其中一些是留守老人和妇女,他们缺乏农业技术和农资知识,不会分辨农资质量优劣,上门推销商贩说这个牌子质量好、价格便宜,他们就进货。进货渠道不规范,自己又不会把关,少数个体农资店成为一些小厂推销劣质农资的直销点,个别店主甚至帮着他们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自己却蒙在鼓里。如这位姓唐的个体店主,从县城进货的店名都没记清,本已淘汰的化肥还认为是老品牌、质量好。如果他卖的是假种子、假农药,不仅自己受骗不说,农民的损失就更大了。

  有关专家指出,价格、品牌和服务是农民购买农资时排在前3位的考虑因素,一些个体农资店为了产品好买,往往只看重价格,不注重农资质量和售后服务,所以容易成为不法厂商推销假冒伪劣的渠道。农资打假是全国行动,每年农业部等部委都要进行动员部署,各地也层层发动,近年来农资打假卓有成效。但是如果销售网络不规范,打假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