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农业生产救灾预案的通知

06.07.2016  13:44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农业生产救灾预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委:鉴于目前水灾严重,农业防汛救灾形势严峻。省农委决定自7月5日起,全省农业防汛救灾应急响应提升到II级。根据《安徽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省农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全省农业生产救灾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细化生产救灾方案,落实生产救灾措施,切实抓好农业生产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附件:

  1.全省种植业生产救灾预案

  2.全省畜牧业生产救灾预案

  3.全省渔业生产救灾预案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2016年7月5日

 

  附件1

  全省种植业生产救灾预案

  一、因灾绝收地区,农作物补改种预案

  1.七月中旬(或大暑)前退水地区。重点进行早翻晚和改种玉米、山芋、花生、西瓜、胡萝卜、马铃薯、速生叶类蔬菜等适应性强的作物。沿江江南地区扩大晚稻种植面积,可推广“早翻晚”技术或晚稻催芽直播技术。沿淮地区可选择早熟品种,补(改)种生育期短的作物,如早熟夏玉米、鲜食玉米、菜用大豆、鲜食秋花生、秋播西瓜等。

  2.八月上旬(或立秋)前退水地区。重点改种绿豆、玉米(用作青饲料)和蔬菜。适宜的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菜豆、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早花菜、秋萝卜等。

  二、短期水淹后,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地区,灾后田管预案

  1.清沟排水,除涝保苗。立即开机或人工排涝,抓紧清沟除渍,旱地力争在24小时排除田间积水,水田争取在72小时内现苗,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旱地及时开好田头沟、围沟和腰沟,排除田间积水,促进根系生长,做到雨停田干。

  2.查苗补苗,中耕培土。对缺苗断垄的田块,通过移稠补稀或补种补栽等措施及时补苗,确保全苗。适时开展中耕培土,散去土壤多余水分,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持根系活力。受涝后处于分蘖期的水稻有缺株的,要立即采取分株、移苗等方法补齐。对受水不均匀、造成部分缺苗断垄的夏玉米、大豆等作物,可以采取带土移苗的办法,移稠补稀进行补种。

  3.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之后,土壤肥力流失较多,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补足地力,提高植株的生理活性,促进苗情转化。水稻可追施尿素和氯化钾,旱地作物要结合中耕进行追肥。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防治病虫害,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溶液喷施。

  4.及时防病治虫。雨情加重病虫情,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和“两迁”害虫等病虫害发生程度加重。应加强病虫测报,抓好病虫害防治,控制病虫害暴发成灾。

  附件2

   全省畜牧业生产救灾预案

  一、畜牧业灾后应对技术措施

  1.及时修复被损饲养设施。受灾畜禽养殖场(小区、户)尽快组织力量转移畜禽,修复已损坏或倒塌的栏舍,及时排除积水、清理粪便及污物,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抢修用电、用水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的饲养管理程序,让畜禽有良好生活环境。

  2.强化灾后饲养管理。要强化灾后饲养管理措施,畜禽栏舍要保持通风控温、干燥、清洁卫生和安静的环境;饲料营养要全面且易消化,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添加量,绝不饲喂被雨淋湿或发霉、变质的饲料;饮水要清洁卫生,最好饮用自来水或井水,饮水中可添加适量抗菌素,牛羊等放牧畜禽,放牧时避免饮用被污染水;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特是对一些栏舍倒塌严重的饲养场(小区、户),避免因养殖场地减少高密度饲养,影响畜禽正常生长。

  3.切实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规范处理死亡畜禽。指导受灾养殖场(小区、户)加强防疫管理,完善卫生消毒、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对砸死、淹死、冲走等死亡及死因不明畜禽,要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全面开展消毒灭源。对受水淹的圈舍、食槽、畜禽用具、运输工具,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对畜禽饲养、加工、交易等场所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要进行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对浸水、雨淋、受潮的饲料饲草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以免畜禽食用中毒。特别是曾发生疫情地区(场、小区),要反复消毒,不留隐患。

  三是及时做好免疫防治。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免疫和治疗,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等疫病高风险地区,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开展免疫,防止疫病发生。血吸虫病疫区,要加强耕牛等易感动物管理,做好查病治病。

  四是加强疫病监测报告。组织人员对存栏畜禽进行全面普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照规定采样检测,及时汇总、分析灾区动物疫病动态和趋势,排除疫情隐患。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按规定及时上报,迅速果断处置。要强化检疫监督,加强流通环节监督检查,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

  二、努力拓宽灾区畜牧生产门路

  1.大力种植饲料作物。引导、动员农户根据季节气候、土质等种植优质饲料作物,饲养草食畜禽,以牧补农,增加收入。一是播种青贮玉米,品种有中原单32、高油青贮1号等。栽培技术要点:开沟挖墒,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每亩播种2.5公斤,密度在4500株。青秸秆用于奶牛、肉牛、山羊等青绿饲料或青贮,青饲可在株高50-60公分时刈割,青贮以在完熟期收获为宜,如与豆科牧草混贮则效果更佳。二是夏播牧草,品种有皖草2号、杂交苏丹草、多花黑麦草等。洪涝后牧草田间管理,应及时开沟挖墒,排水降渍。

  2.大力发展短平快养殖。要引导农民发展市场行情好、生产周期短、比较效益高、投资风险小的短平快养殖项目,重点以肉鸡、鸭、鹅和优质瘦肉型猪、山羊等畜禽为主,也可购进大批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各地要以品种资源和饲料资源为基础,结合当地群众的饲养习惯,因地制宜地选择畜禽饲养品种,要以销售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销衔接,特别是要鼓励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畜禽产品的加工增值。

  3.适度发展规模养殖。有条件地方,要利用灾后的救灾资金和自有资金,引导、鼓励灾区农民建立养殖小区或规模养殖场,发展规模化、高标准、无公害畜禽养殖。

  

  附件3

  全省渔业生产救灾预案

  一、全力抓好渔业抗灾和设施维护、抢修工作

  对于被洪水冲毁的鱼塘决口及时封堵、加固,尽量减少养殖水产品的逃逸;及时抢修损毁的进排水、供电线路、增氧机、投饵机、网具等渔业生产设施,排水除涝。

  二、准确评估养殖水产品灾损,分类采取补救措施

  准确判断灾后养殖水产品的剩余存量,是苗种补放及后期的饲养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般可采用拉网检查或根据洪灾前后的摄食量变化来估算养殖水体剩余水产品数量。

  对于池塘等人工养殖水体,一是剩余比例高于50%的,可按精养模式,适当补放夏花鱼种等,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年底达到可出售的大规格鱼种;二是剩余比例低于50%的,可考虑并塘,腾出塘口投放夏花鱼种,适当稀放,或选择生长速度快、效益好、大规格优质品种,上市茬口安排在翌年价格较高5-6月份;三是基本逃逸的,清塘消毒后投放夏花鱼种,培育效益较高的大规格鱼种,或养殖周期较短的青虾等品种。

  三、加强病害防控,防止水生动物疫病暴发

  一是及早消除养殖水产品对洪水冲击而产生的应激反应,采取换清水,饲料中增添维生素C、免疫多糖、复合中草药等措施,提高鱼虾蟹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二是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虫,捞除漂浮死亡水生动物并深埋处理;要特别重视暴发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监测预警,发现有病害征兆及时指导养殖户科学处理。对此,可采用水体消毒加内服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与治疗,以防扩散形成暴发性疫病。

  四、加强饲养管理,综合调理养殖水环境

  一是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保持鱼池溶氧含量在4毫克/升以上;二是调节pH值,施用生石灰能有效调节养殖水体的pH值、杀灭病菌;三是及时调节水质,施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等,能迅速清除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改善水质和底质,必要时加注新水;四是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投食量控制在8成饱为宜。

  五、强化苗种培育与调剂

  强化秋季苗种培育。洪灾导致苗种短缺,做好水产良种场要做好苗种的盘存、秋繁、强化培育和调剂调度工作,备足后备亲鱼,以弥补解决翌年种苗短缺问题。

  六、依法加强渔政工作

  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渔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炸鱼、毒鱼、电鱼等违法违规捕捞行为,保障良好的渔业生产秩序。

来源: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网站    作者: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