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成以上大中型企业布局在沿江

07.07.2014  10:48

  以合肥、芜湖为龙头的皖江示范区,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更是江浙沪等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与长三角其他省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前,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经济蓝页》称,面对长江经济带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安徽省应明确定位,提前谋划,应抢先谋划大项目和工程,并逐步完善沿江软硬件设施。

   皖江水运航道网不断升级

  安徽省处于长江下游,省境内长江占长江下游计程的1/3,其航道发展对长江水运能力的提升和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江淮水运建设将连通长江和淮河,推动全省骨干航道网由“两干三支”变为“两横一纵”,我省与周边省市、沿江与内陆腹地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港口实力显著提升

  安徽省拥有芜湖港、安庆港等较为重要的长江水系港口,且港口软硬实力不断提升,尤其芜申运河、江淮运河的畅通,将为港口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空间。

  此外,合肥港集装箱年吞吐量2013年超10万标箱,今年预计突破15万标箱,进一步提升了安徽省沿江港口实力。

   六成以上大中企业沿江布局

  众所周知,以合肥、芜湖为龙头的皖江示范区,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目前,皖江示范区总量占全省近66%,集聚了省内外大量优质资源要素。全省六成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布局在沿江区域,七成外资流入皖江示范区。皖江示范区更是江浙沪等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与长三角其他省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港口吞吐量严重落后于江浙

  尽管拥有上述优势,但与沿江其他省市相比,安徽省还尚存一些差距。

  比如,安徽省沿江港口及合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合计不足50万标箱,严重落后于江苏、浙江等地;作为黄金水道的运营主体,安徽省港口企业的发展多依赖政府支持,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服务滞后于发展需求。此外,航道及配套设施亟待改善提升。

   抢先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

  到2022年长江经济带将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其中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率先建成。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推动沿江城市大发展、产业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还将带动沿江公路、铁路、水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专家建议,安徽省应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以皖江示范区为主要区域,抢先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以示范区为核心侧重发展物流等产业

  “融入长三角地区仍将是安徽省发展的主流。”专家称,以往赶超型、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尤其在长江经济带大发展即将到来时期。

  应结合资源要素、产业特征、区位条件等方面,坚持走集约型发展之路,着力培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提高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水平,以皖江示范区为核心有侧重地发展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产业,打造长江经济带示范区先行区。

   沿江软硬件设施都亟须完善

  专家表示,安徽省要完善沿江基础设施,极力配合对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比如,进一步加大沿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加快推进沿江港口的资源整合,提高港口效率和服务能力。

  同时,也要逐步拓宽并挖深沿江航道,提升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建设沿江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发展多式联运。

  与此同时,在软实力方面,安徽省应以上海自贸区为标杆,推动港口贸易的便利化。同时,在政策配套、监管模式、人才引进等方面,力争缩小与自贸区的制度和政策差距。

  长江经济带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9省2市。2013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GDP为25.95万亿元,占全国45.6%。未来15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全国,2020年前后经济总量有望达全国50%。

  安徽省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土地面积占长江经济带6.7%,人口近12%,经济总量目前仅占7.3%,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星报)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