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转型跨越 以生态建设之笔描绘绿色发展蓝图
中安在线讯 2016年,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版图上又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继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之后,又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六安转型跨越、绿色振兴的丰硕成果,也是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的精彩注解。
六安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六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工业强市战略,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础,为加快老区绿色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当前,一个环境和产业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在一批绿色项目的支撑下,六安将凭借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领航皖西绿色发展新征程,以生态建设之笔书写绿色发展的六安新篇章。
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工业优质发展
近年来,六安市按照“完善政策规划、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发展理念,着力描绿工业发展主色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唱响绿色工业发展好声音。如今,大力实施科技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发展,实施调、转、促,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转型。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安徽跨宇钢构公司始终走科技创新之路,拥有4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省高新技术产品。该公司的副总经理沈建东表示,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共完成各项产值4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这主要得益于加强了科技创新,取得了市场占有率,同时产品的质量有了提高。
同样,安徽亿诺新能源有限公司也通过科技创新,研发生产的镍氢电池循环寿命可达500次以上,可充放电达1000次以上,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码产品、LED照明等领域。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推进工业企业去产能补短板成为六安市工业经济一路昂首前行的决胜方略。近5年来,六安市共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开发省级新产品43项、安徽工业精品5项,安徽省质量奖企业8家。保威特梭重型剑杆织机、长江电工大型海缆加工设备、永成电子全自动粮食包装机、应流集团核电级关键阀门铸件、星瑞齿轮六档高效变速箱、江淮永达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关键齿轴件等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成功,即将形成产业化。
加快工业发展,关键在深化调整,核心是转型升级。六安市近年来在产业全面升级转型过程中积极打造“六叶工业走廊”。这条以312国道为轴的工业走廊东起该市示范园区、与合肥市相连,西至叶集试验区、与河南省接壤,全长87公里。合六叶工业走廊上现有9大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将重点发展新能源(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等)、生物产业(灵芝、石斛等中药材加工)、家具制造业(木地板、家具生产及循环利用,木竹加工机械制造等)。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通过整合资源,重点发展中高端装备制造(核装备、齿轮变速箱、电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专用车、电子及通信设备等)、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新能源客车、专用车等整车制造,充电技术及设施)、新材料(新型建材等结构材料、电子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新兴功能材料等)、生产性服务业(研发设计、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六安的现代工业水平。
目前,9大工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4家,其中金安(城北)开发区的电机产业首位度达到60%,叶集的木竹加工达到65%,金寨现代产业园的机械及零部件加工达到68%,六安开发区的装备制造达到32%,裕安开发区的新材料达到31%。园区内亿元企业突破250家,占全市总数的60%,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一串串数据勾勒出六安市加速发展的脉络,一个个项目记载着工业跨越发展的轨迹,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是六安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GDP年均增长9.2%,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17%,。近3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99亿元,其中技术改造完成投资570亿元。与此同时,自2013年开始,六安市财政每年挤出5000万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建设一谷一带,绿色发展实践跨越式迈步
“真没想到茶谷项目建设带动性这么大,今年新茶上市时,我们合作社炒制的瓜片茶供不应求,合作社成员每户增收了约2万元。”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村中湾组茶农吕德传说。随着茶谷项目的建设,2012年吕德传成立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借力六安茶谷绿色崛起的战略机遇,茶产业产销两旺,旅游休闲日益升温。
同样,霍山县太平畈乡的石斛合作社成了农民手里的“金饭碗”。在王家店村,路边整齐的大棚里种满了石斛,据一位村民介绍说:“石斛一般三年收获,一个棚子少说收入十来万元,仅石斛种植这一项,就让我的年收入增加不少。”该镇成立了霍山石斛科技产业园和石斛养生观光园,积极抢抓地理气候资源优势,促进石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作为六安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具体抓手和重要阵地,六安茶谷规划面积约6144平方公里,主干线长约260公里,覆盖人口160万,自2014年8月启动以来,围绕“生态增绿、旅游添景、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茶为媒,将茶叶、毛竹、石斛、油茶、有机鱼等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融为一体,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建好节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全面推进区域统筹发展。如今,六安茶谷的品牌价值达到了219亿元,在全国农业园区中位居第二。
为更好地保护美好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2015年,六安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涵盖金寨、霍山、舒城、霍邱和金安、裕安、的绿色发展项目,金寨县大力实施清洁能源生产“12345”工程,获批创建全国首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通过光伏发电把推广清洁能源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霍山县以“打造工业升级版、挺进全省工业十强县”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项目带动、金融支持、企业帮扶六大工程,同时实施“旅游引领,全景霍山”的新模式;舒城县坚持一手抓合肥产业配套、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重点培育家电电子、农副产品加工、儿童用品、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主导产业,同时以万佛湖争创国家5A风景区为总抓手,着力打造“舒服之城”;霍邱县着力打造“皖西钢城、滨水之都”,稳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探索建立钢铁产业循环经济;金安区进一步加快东部新城产城一体化步伐,推进南部九十里山水画廊、东部悠然蓝溪不夜城两大旅游板块建设,重点打造南湖公园、南湖村旅游小镇、异域风情小镇和福寿健康养老基地等重点项目,谋划打造南山新区大健康产业;裕安区坚持“一心两轴、多极增长”绿色发展格局,着力培育六安瓜片、皖西白鹅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六安瓜片茶主题公园和大别山湿地公园,以茶叶为主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同时围绕电厂资源依托高迪建材、中保建材等谋划做好循环经济文章。
与此同时,淠河生态经济带按照“两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的要求,积极呼应茶谷建设,规划总面积2657平方公里,建设范围涉及5个县区(含寿县)、33个乡镇和街道,干线全长263公里,涉及人口149.6万人。据悉,淠河生态经济带利用国家淠河治理工程实施契机,深入开展全流域治理,大力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打造成国家级山水湿地生态保护区、水利治理开发样板区、绿色“菜篮子”工程示范区,全力打造产业高效优质、生态有效保护、景观舒适优美、群众增收富裕的500里生态经济带。
扶持绿色产业,探索特色资源优势脱贫致富
在霍邱县长集镇境内的晶科电力公司内,发电项目采用农光互补光伏大棚模式,占地3000亩,投资9亿元。目前该项目一期正在紧张施工中,计划2016年下半年并网发电,整体项目计划2017年内建成。该项目属新能源产业,走新型工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绿色发展道路,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可创产值1.1亿元,纳税2000万元。配套种植蔬菜、中草药,养殖家禽,年产值可达1650万元,每亩土地可实现效益约5500元,吸纳当地50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长5000元。该招商引资项目将成为带动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典范。
近年来,六安因地制宜实施绿色产业扶贫致富工程,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特色农业种植、生态特色旅游、农产品电商经营等现代产业,带动40万贫困人口增收。
2014年,在金寨县率先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到村到户工程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可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收6万元,全市已完成户用光伏电站建设5150个、村级光伏电站建设40个。“十二五”期间,围绕“六通”、“十二有”标准,六安市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近13亿元,先后在1000多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依据当地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如裕安区固镇繁育饲养皖西大白鹅、舒城县转水湾村种植香椿等都取得了良好效益,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且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开展贫困户小额贷款信用评级,累计评级11万户,授信7.2万户,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近亿元,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与此同时,安徽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也日显成效。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全长259.02公里,从大别山腹地穿过。沿线分布有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等7个红色人文景点,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白马尖、佛子岭、六安茶谷等15个景区。扶贫快速通道横跨沪蓉和济广两大高速,直接连接金寨和霍山两县共计15个乡镇,受益群众达50多万人。
从2012年开建的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项目,今年年底将全面建成通车。相关部门统计,国家5A级景区天堂寨2016年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次及门票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46%和15.88%。
目前,金寨县境内沿线共创建品牌农家小院257家,带动1414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79万元。霍山县境内的漫水河、上土市、太阳、大化坪、磨子潭和单龙寺等6个乡镇已发展农家乐219户,直接从业人员1020人。其中,依托扶贫通道发展霍山石斛、茶叶等旅游商品经营户573家,直接从业人员1623人。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所在地太阳乡人口8225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达3000人以上,人均年增收4000元,带动了800多人稳定脱贫。金寨县天堂寨旅游风景区、舒城县万佛湖旅游风景区周边农户通过旅游扶贫实现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六安市以绿色发展为统领,着力建设“一谷一带”、“一心一廊”主平台,扶贫的同时更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如对贫困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对近万名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提供资助,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一年以上技能培训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直接补助;引导和鼓励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和长期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强“输血”功能,促进稳定脱贫。现今,开展农技人员结对帮扶,实施科技项目635项,带动21万户40多万人发展400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全市已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十二五”以来,六安市始终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主线,不忘初心,奋勇前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初的128.62万人减少至2015年底的46.72万人(不含寿县),年均减少16.3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0%减少至2015年底的9.01%。(王佳)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