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盘活闲置资源的探索与实践

27.08.2019  15:11

  中安在线讯 据皖西日报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此背景下,盘活“僵尸企业”,清理处置闲置资源,推进市场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成为一场攻坚战。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国家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此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创新?

  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全市“工业强市主板、绿色振兴高地”目标要求,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六安经开区)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盘活“僵尸企业”,清理处置闲置资源,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六安经开区以铁的决心、新的思维和硬的举措,积极稳妥推进“腾笼换鸟”、内涵挖潜盘活闲置资源,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攻坚仗。

  据统计,近年来,该区共盘活“僵尸企业”17家,为园区新增投资14.1亿元,新增年产值达26亿元;共计清理和处置低效、闲置土地57宗4445亩,逾10万平方米闲置厂房重焕生机。

  坚持高位推进,健全工作机制,协同联动凝聚强大攻坚合力

  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六安经开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健康、新材料、都市时尚、现代服务业“131”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持续呈现稳中有进、向好发展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各县区前列。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园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压力:

  受宏观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园区出现了一些长期停产或半停产的“僵尸企业”,同时,因一些投资商“圈而不建”、“圈多建少”,低效利用和闲置土地、闲置厂房的现象较为突出。在用地指标日趋紧张、项目用地需求加大的现状下,它们就像一个沉重的“包袱”,占用了园区宝贵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产能,严重影响了园区的整体形象,给园区招商带来负面影响,盘活“僵尸企业”、“唤醒”闲置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甩掉这一包袱?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上,该区明确了攻坚的“突破口”:坚持高位推进,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以工委、管委为主导,国土局、经贸科技局、招商局等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工作推进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出台《六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办法》、《六安经开区低效闲置用地处置的意见(试行)》、《六安经开区土地收储实施细则》、《六安经开区土地收储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政策依据;建立联动机制,依托“三重两上”项目调度机制,定期不定期召开调度会,实时掌握工作进度,各部门协同联动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坚持分类处置,突出因企施策,创新思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盘活“僵尸企业”、“唤醒”闲置资源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一工作不是简单的舍弃和收回,特别是部分“僵尸企业”遗留问题多、债务纠纷多、形成原因复杂,处置起来困难重重。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并兼顾社会和谐稳定,考验着园区的智慧和能力。

  信息实、摸清脉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前期,该区组织相关部门对园区企业生产运营状况、土地厂房使用情况等展开“地毯式”摸排,全面梳理长期闲置厂房和低效利用及闲置用地,逐一登记造册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破产重组、扶持盘活、督促开工、土地收储等多种方式,按照分类处理原则,“一企一招”、“一地一策”巧妙破题:

  对扭亏无望、长期停产的企业,鼓励破产清算,再通过二次招商引进优质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对有亏损、但能维持经营的半停产企业,结合“四送一服”活动以及“三重两上”项目调度机制,强化精准帮扶帮助摆脱困境恢复生机。对因投资信心不足造成停建的主动上门拜访,打消投资顾虑,督促推进项目按约建设;对长期不建、恶意囤地的投资商“毫不留情”,下发催办通知书、主动约谈投资商,直至最终依法收回。

  “腾笼换鸟”过程中,该区创新推出了针对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的招商优惠政策,对完成招商协议约定投资额后又利用现有存量厂房,通过“零增地”方式投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增工业项目,在投产后纳入规上企业后给予新购置生产设备额1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以政策优惠吸引新投资主体与闲置资源积极“嫁接”。同时,着眼于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推出贴心跟踪帮办服务,全程协助解决产权过户、烂尾工程续建、验收和交易合法性审查等问题,在促成“多方共赢”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各方积极性。

  去年底澳得利纺织有限公司土地被区里依法收回,80亩闲置土地很快由名家汇科技产业园接手,4月21日即正式启动二期项目建设。这一地块的“腾笼换鸟”,园区、老企业、新企业均是受益者:一方面,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无力建设的投资商“脱了身”;另一方面,缩短了新客商的投资周期,提高了投资效率。预计项目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将不少于5亿元,年纳税不低于3000万元。这样的“多赢”例子还有很多,据区招商局统计,仅2018年以来,新签订的3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有14个项目是利用闲置土地和“僵尸企业”的厂房,共盘活利用闲置土地约345亩,激活闲置厂房约2万平方米。

  坚持源头防控,强化过程监管,多措并举确保不欠“新账

  在逐一清算历史旧账,向长期闲置的资源要效益,为新项目腾出发展空间的同时,该区把工作谋划在前头,把措施防范在源头,在招商引资、项目选址供地等前置环节提前把好“准入关”,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土地的闲置现象,提高全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不欠“新账”。

  摒除“捡到篮子都是菜”的落后理念,在招商引资中,对投资人资金实力、项目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严格审查,确保落地项目存活并能持续产生效益;在新项目选址上,注重引导同业态、同类型产业项目往相应的范围入驻,努力实现业态契合,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在新项目供地上,以“宁省一亩是一亩”的“小家子”思维,将固定资产投资清单、建设用地前期规划方案、共同约定的亩均税收产出作为拿地的基本要件,指导投资商按照相应的投资规模,取得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避免浪费的合理用地。

  在此基础上,该区进一步强化项目用地的批后监管。在招商项目协议签订供地后,对建设项目的开工、竣工等开发利用情况实行全程监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围绕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从服务发力,主动问需,化解难题。对因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原因导致不能如期开工的,实行全程帮办,打通了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该区近年来还进一步完善园区惠企政策平台,对园区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创新驱动、直接融资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并依托“三重两上”项目调度平台,加大企业精准帮扶力度,持续优化区内营商环境,为园区各类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强保障,在源头上帮助企业远离“僵尸化”。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园区“老树开新花”的案例不胜枚举:停产多年的双龙机床增加投资恢复了生产,总投资3亿元的中威达工业机器人项目嫁接盘活了闲置9年的力克机械70亩用地,引入的广州冠盛集团重新改造升级了停产4年多的蓝翔浮法玻璃生产线、引入庆凯箱包生产盘活了停滞3年多的原浩岚五金项目……

  一片片沉寂多年的土地和一间间闲置荒废的厂房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每年让区里的税收“钱袋子”增加近2亿元,与此同时,突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卸掉了沉重的“包袱”,园区也实现了“轻装上阵”,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步伐更加铿锵有力。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5%,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9.7%;;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4亿元,同比增长10%,超出年度目标任务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8219万美元。(江婷婷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储 勇)

原标题:——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盘活闲置资源的探索与实践
前7个月安徽省利用省外资金增长6.3%
  记者日前从省合作交流办获悉,1月至7月,全省利用省外资金保持平稳增长,全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3724个,实际到位资金6869.徽广播
徽商“凤还巢”投资增速回升 上半年同比增长16.1%
  记者日前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以来,得益于“四送一服”和“四最”营商环境营造等实招陆续落地,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预期不断改善,民间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徽商企业家高度关注,加大了返乡投资力度。1月至6月,全省5000万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279个,总投资917.徽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