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英雄 | 行程22989公里 截断疫情传播的最后途径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4月8日起,安徽城市之声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城市英雄》第一季——坚守篇,讲述城市英雄的梦想、信念,体现城市的发展与温度。
今日人物:孟习永
点击音频,听他讲述
孟习永:“我是安徽浩悦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收集运输部的工作人员孟习永。在新冠疫情期间,负责合肥市疫情医废收运工作。我们工作性质就要严防死守,严把关口,做到万无一失。
这个厂是03年,也就是因为非典的时候组建的。我们公司还没有接到合肥市疫情确诊病例的时候,我们已经迅速响应。
1月31号, 接到我们集团公司的一个倡议,针对近期特殊医疗废物收运,决定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担任疫情期间的特废收运工作。特殊时期到了,是我们党员兑现誓言的时候了!
我们讲的“特殊危废”,就是指新冠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和新冠病毒检测机构,在治疗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也是百分百有新冠病毒传染风险的医废。这一块工作量比较大,也比较危险。”
现实版“跑毒者”
有网友将新冠疫情医疗废弃物的清运工作,称为“最毒”的岗位,它的危险性不言而喻。但是,倡议发出后不到半个小时,突击队的名额就报满了,其中包括孟习永。
▲疫情期间排班表
从2月1号开始,他们要确保合肥市医疗垃圾日产日清。
孟习永:“特废收运这块(最开始)一天可能要收到十多个点,一辆车大概200来公里。高峰的时候三台车大概20多个点。主要工作不但要收运特废,及时运回来处理,每次收运还要详细了解每一家下一次收运的时间安排,以及医废产生的量。”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
收运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确保病毒不泄露。
孟习永:“特废从产生到装到箱子里,至少已经包三层塑料袋,每一层口都要封死。我们的周转箱和周转桶里面也有一层袋子,也有盖子盖上。每一层包装都要消毒,有些是紫外线消毒,有些是消毒水消毒。对地面、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回来及时处置。
特废快进场的时候,提前告知厂里人员,大概几分钟到场,他们就把操作平台清空。车子进入车间,医废从车上倒下之后进入投料口,(病毒)基本没有空间传播出去。”
▲运输车前往投料口
每次工作要经历11次消毒
高峰时,突击队员的工作时间甚至超过12小时。疫情初期,口罩和防护服非常紧张,他们穿上,就舍不得脱下。
▲工作前,孟习永提前穿戴防护服
孟习永:“按正常来说,一个点就要更换一次,但是就一件,不脱下。那个防护服它是有膜的,不透气,穿上一个小时以上身体开始流汗,很难受的。我们收运人员衣服全部都潮的,没有办法。工作服穿戴的时候,全部都要穿戴仔细,要互相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一点缝隙都不可以留。”
从穿上防护服到脱下防护服,孟习永和队友们要经过11次消毒。晚上躺在公司宿舍床上,他最开心的就是通过微信视频看看儿子。
直到现在,突击队第一批六名队员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在疫情这段时间,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孟习永一家三口合影
孟习永:“没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不愿意给他们带来危险、伤害。这段时间,有的同事已经50多天没有回过家,平时就靠电话、微信联系。
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自2020年1月22日至4月1日,公司收运医疗废物1695台次,行驶里程共189227公里,其中收运疫情产生的医废216台次,行驶里程22989公里。公司已累计收运处置医疗废物近1261吨,其中涉及疫情医疗废物约52吨。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也许属于不同的社会层级,
但他们都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
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
他们,或许一直默默无闻,
但某一个时刻或因某一个事件,
站在了公众视野当中。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本文来源:安徽城市之声 任荣荣
摄影、视频制作:陶政
本期编辑:庄媛
编审:任荣荣
监制:王雷
总策划:丁建明
本文版权为安徽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独家所有,未经许可,严禁使用。转载请注明来源。
[ 编辑:江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