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培育本土公益社会组织发展新路径——来自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社会创新园的报道
11.11.2015 15:20
本文来源: 安徽省民政厅
面对新形势,作为“创新之城,首善之区”的合肥市庐阳区,率先在全国尝试以“互联网+”的思维,培育本土公益社会组织,探索新的成长路径。日前,记者来到合肥市庐阳区社会创新园进行深入探访。
“SEP”俱乐部:为初创或正在成长的公益社创组织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和全球资源共享
“我们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简称SEP)’俱乐部的受益者,非常感谢恩派(NPI)公益组织的孵化,使原先的一个普通志愿者,孵化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社。更值得自豪的是,今年9月18日-20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会上,在全国2588家参展机构中,我们成为获得‘最佳优秀参展机构奖’殊荣的20家之一。”皖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负责人张秀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SEP”俱乐部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平台,庐阳区哪些公益组织有资格入围并孵化?
据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办公室主任漆武回忆,早在2014年,坐落在该街道的庐阳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引入上海恩派“公益孵化器2.0”最新成果,探索建设区级社会组织创新园(以下简称创新园),全权委托上海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运营。 2015年1月19日启动开园仪式,2月份开展合肥地区“社会创业大赛”,共收到来自省内外60多份创业申请,最终8家服务民生的公益项目脱颖而出,赢得大赛“创盈奖”,并获得了区政府提供的5万元创业基金、创业训练营集中培训、办公场地、创业咨询、资源网络等配套服务。
“我们也就是在那次社创大赛结束后的3月底,将这8家本土公益组织不知不觉地拉进‘SEP’俱乐部的圈子。”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项目主管高志强介绍说。
不断学习是不同类别的公益组织负责人“长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创业初期的他们来说,不可能有专门的时间进课堂学习专业知识,加入“SEP”俱乐部平台这个圈子后,这样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除了张秀堃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学习,自身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例证外,合肥市庐阳区合义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林万胜也有同样感受。
合肥市庐阳区合义公益服务中心的前身叫合肥义工团,2012年7月开始发起。2015年之前,他们不知道这是社会创业,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团队出现信息不畅、组织松散,甚至是内部纷争的现象。直到今年年初,创新园请来了博源拓智公益咨询中心运营总监南方博士,在现场交流中,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合义公益服务中心的问题:即甄别组建核心骨干群体;为使核心骨干统一思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甄别挑选志愿者成员,把志同道合的人网罗进来。
“现在我们的团队运作和执行都很顺畅。”林万胜很自豪。
“我们每周都在‘SEP’俱乐部这个平台上进行不同主题的分享。分享对象除了专业人士外,还包括同行的经验分享。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长能力的过程。”高志强说。
“SEP”俱乐部在解决社创机构现实问题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跨界和跨组织的资源链接。
“这种跨界或跨组织合作,也是互联网‘众包’思维在社会组织中的具体运用,虽然创新园的社创机构负责人大多不理解这个概念,但事实上,他们已在自己的实践中无意识地践行了‘众包’思维方法,实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目的。”高志强表示。
致力于青少年、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咨询为主的合肥市庐阳区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程洁女士,将“众包”思维形象地比喻成建筑承包商,即总承包商先把这个总项目承包下来,再将自己做不了的项目分包给其他专业分承包商。他们和白丝带合肥志愿者服务站以及中科院心理动力沟通研究基地承接的有关心理健康咨询的项目,就是“众包”思维的具体运用。
安徽社创平台:公益组织内部更具体、更直接的互助合作,解决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现实尴尬
“SEP”俱乐部平台,着实让庐阳区这些初创或正在被孵化的机构负责人们大开眼界。但仍存在譬如某个公益组织临时有个活动,急需一名心理专家志愿者等类似的现实问题,“SEP”平台往往出现“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现实尴尬;还有一些私密资源甚至资金等信息,出于保密的要求,只能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安徽社创”平台应运而生。
“安徽社创”平台是今年3月初建立的,比“SEP”平台稍早一点,目前已有50家左右的社会组织100多人加入该平台。因为线上服务内容更具体、更直接,对一定区域内的机构起到一种“抱团取暖”的作用,被庐阳区创新园所沿用。
今年暑假期间,园区的社彩工作服务社开设了暑期儿童托管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于是服务社将招募老师的信息发布到“安徽社创”平台,合义公益服务中心立即就举荐了符合条件的志愿老师,输送给该组织。
类似这样资源共享、抱团取暖的案例比比皆是。
社创组织首先学会互联网众筹,进而解决自我造血功能
“众筹”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筹资模式,虽然公益慈善组织互联网众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对于来自庐阳区创新园被孵化的公益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这次深圳慈展会之前,只是停留在众筹概念上,不知如何众筹。”程洁如此表示。
为了使创新园的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互联网众筹的概念,以及如何众筹,8月底,创新园以去深圳参展的路费为由头,一方面将入围企业的信息通过恩派的“SEP”平台,扩散到总部设在深圳的“公益众筹网”上;另一方面,邀请该网的专家来合肥,从申请到注册、再到发布申请金额等流程,手把手地教。最终该园区被孵化的8家企业学会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众筹,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如愿以偿地众筹到1500元去深圳的路费。
事实上,成功众筹在庐阳区并非个案。成立于2013年的合肥市庐阳区同行身心障碍者发展中心,是一家致力于无障碍环境及残障群体社区融合的公益机构,今年5月份民非注册,由于是一家初创机构,资金来源单一,生存压力大。作为中国残障发声月的伙伴,开展“轮椅暴走倡导无障碍”活动,却一直为资金发愁。直到他们看到了腾讯公益的乐捐平台,便萌生了众筹的念头。
最终,他们在腾讯乐捐上发起的“轮椅暴走无障碍项目”众筹到31398.41元。
“众筹的方式不仅出现在线上,一些公益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要吸引公众参与慈善公益,就要多开展线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共同作用,逐步解决初创公益机构的资金瓶颈,并最终实现自我‘造血’的目标。而公信力的建设更是公益社创组织锻造自我造血功能的关键。”高志强说。
庐阳区民政局局长关任伟表示,“利用‘互联网++’思维的模式,从转思维、练内功、提能力、树品牌等方面,庐阳区采取‘引进+培育’的方式孵化本土公益组织,未来他们将会成为我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中坚力量。目前,创新园区共计35家公益机构,其中获得2015中国社会创业之星银、铜奖各一名。”(中国社会报安徽记者站 李登奇)
本文来源: 安徽省民政厅
11.11.2015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