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IT大叔成江城“公益智囊”

02.11.2016  13:31

大江晚报消息 在IT行业里摸爬滚打了20年,澛港街道柏庄社区居民张治中,去年一头扎进了公益事业中。令人好奇的是,他做公益,并不同于处处“冲锋陷阵”的志愿者,而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在成熟的公益团队背后默默地提供技术支持。短短一年多来,他在调研材料采集、多媒体制作、信息归档上,作出了许多独一无二的成果,成为了江城公益圈子里炙手可热的明星(如图)。

张治中今年40岁,为了拼事业,学计算机的他天南海北的跑,在IT行业积累了不少技术和经验。去年,他接触到社区的心连心爱心协会后不久,迅速成为团队的骨干力量。凭什么?自然是他的技术。去年恰逢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芜湖市心连心爱心协会进行了大范围的走访,寻找抗战老兵,并为他们制作档案。一开始,热心肠的志愿者们采取了手工抄、制表填的老方法,费时费力而且不利于呈现。张治中就出主意,以图片、简历、手摸为主要内容制作人物档案。通过前期收集信息,再全部导入电脑,统一排版。这个点子在他的主导参与下,很快变成了精美的成果——29位抗战老兵的资料集结成册。这份宝贵资料的电子版,也经过他的整理,制作了目录、清单,以及实物硬盘,顺利捐献给市档案馆,成为了永久的留存。

在日常公益活动中,张治中也积极展现他的特长。拍摄现场照片、制作幻灯片、分类统计救助对象等,都少不了他的主导和参与。“他就是个‘人形电脑’!”一位志愿者笑言,只要是和数字、信息有关的,交给“张工”总没错。

记者了解到,因为张治中经常出差,他经常在全国其他的公益群里带回一些新信息,比如去年他就第一时间对接了一个免费助听器的救助项目。起初,这个项目的国内联系人告诉他,捐赠器械已经不多时,张治中又辗转联系上了远在海外的发起者,一下子就解决了江城上千听障患者的公益需求。

如今,张治中每周都要出一次差,但是不管到哪里,他都不忘带着他的笔记本电脑。他说:“这是我吃饭的家伙,也是我们公益团队的宝贝,只要有它,随时随地都能帮我们团队的小伙伴去解决问题。”据了解,他的电脑里有多达数十G(硬盘容量)的公益活动的文档和影像资料,家里用来备份的硬盘也有十几个。他认为,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也同样适用于日渐蓬勃的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我也愿意不断为这份事业贡献我的一点‘小聪明’”。

据社区介绍,张治中自2015年加入芜湖市心暖花开公益联盟,成为注册志愿者。一年多来,他参加敬老爱老、关爱老兵、帮孤助残、环境保护、义务献血等各种活动100多场,累计服务300小时以上。今年芜湖遭遇历史罕见的洪水汛情,在外地出差的他连夜赶回芜湖,主动向社区提出参加防汛值班,连续10天始终坚守岗位。

记者 王世宁 实习生 纪美秀 汪雪梅 文 记者 赵亚玲 摄

原标题:IT大叔成江城“公益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