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大讲堂:申论要把握好开头和结尾言简意赅
10月25日上午,本报联合安徽行政学院举办的大型免费公益讲座——“公务员大讲堂”举办了申论高分专场讲座。公考培训教师就申论如何得高分等问题,以近几年国考考情为例,从申论备考指导、写作核心、历年考纲变化、近期如何备考等多个方面,向考生们逐一讲解。
能力注重思维、学习和实践
“国考申论,考的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政策和写作知识。”安徽行政学院公考培训教师陈好说,思维能力考查的是考生独立、批判和辩证的思考方式,不盲从和偏激,更不能标新立异,与现有政策方针违背。学习能力要求考生专注、专业和专家。“ 这要求考生对当前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理论,应烂熟于胸。”
陈好说,实践能力就是要做到“踏石有印,抓铁留痕”,要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从国家政府角度和公务员角色出发,完成各种资料的整合、行文。
陈好以近三年国考申论的主题为例进行解读。2012年,考核的是关于道德建设和文化教育。这一选题在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政策背景下,也是由于商业诚信、社会诚信以及人文关怀等缺失的现实背景下所展开的,如地沟油、小悦悦、中国式旅游等事件。
2013年,考查的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在中央对于文化事业高度重视下,社会“三俗”以及文化虚无,文化失根等问题日渐显现下,考查作为国家公务员对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深入思考,从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理念进行破解。
今年,社会心理问题成为热点。陈好分析,这是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个良好融合。对构建和谐社 会,发 展 民 生,是 一 个 深 刻 而 重 大 的 课 题。“ 慢 生活,理性而幸福地享受生活,这是当下激烈竞争中人们所缺乏的。”
答题把握五个写作原则
“申论写作的实质是立足于材料。从材料中把握问题,是申论考试的第一步。”陈好说,仅仅把握住实质和问题还是不够的,必须要超越材料,立足于政策、现实。
以2014年国考为例,四道题虽然是从不同材料和角度考查,但归根结底考查的是心理问题,更是指社会文化和建设问题。“ 社会压力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发展,社会的安宁进步,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这需要‘小’到心理上疏导,‘ 中’到社会的各种服务完善与机构发展,‘大’到国家的政策与制度的引导、创新。”陈好说。
参加申论考试,考生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根据指定材料,明确材料范围。这需要考生准确判断出材料是哪几个方面知识的结合,如文化、社会、经济或生态等,不然会离题万里;其次,要明确作答的身份和角色,定位于公务员的职责。看待材料一定要注意准公务员的思维,看待和解析问题,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此外,需要明确各种题型,不能题型错置。一般来说,国考申论前两题是概括和分析,中间是解决问题及应用文体写作,最后是大作文写作。
再次,要明确试题中的要求。这是很多考生所忽略的。最后,考生要注意题目细节和变化。如对于倡议书,国考和省考都考过,但在具体要求上有很多不同,考生若没有注意,导致失分,很是可惜。
变化今年难度或会增加
“今年考纲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但难度却有可能增加。”陈好说,近几年考纲变化看似不大,事实上是有变化的,即难度的增加。如,分析型材料的比例增大;主旨线索寻找更加困难,作文书写难度增大;贯彻执行题目愈来愈贴近公务员实际;题目并列,题型集中;分值出现增减变化,作文重要性再次体现;题型界限模糊,题型判断有一定难度;题目要求更加具体,作答更有针对性。
“申论一定要关注考纲,从中发现细微变化,进而准确把握住命题的前沿。”陈好以2014年国考省部级考试题为例,第三题和第四题分别从教育部门和媒体出发,进行发言短评。这种应用文体更加贴近于公务员实际工作,相较于前期的公务文体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种写作也更困难。第三题中有一个要求是语言生动,有感染力,这就更加突出角色和针对性。
本报记者陶娜/文王从启/图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
编辑:高勇
资讯标签: 公务员大讲堂 申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