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将新增3100辆公共自行车 新建80多个站点覆盖市域

12.02.2015  17:34

近年来,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以其便捷、环保的特点,成为各地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有效手段。

为加快推进“精致淮北”建设,贯彻落实安徽省政府低碳绿色出行的发展战略,2013年7月,淮北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公共自行车惠民工程构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在淮北市濉溪县试点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产生了良好反响。2014年初,市政府顺应群众呼声,投入2690万元打造了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实现了市县区域的互联互通、通借通还,有效缓解了市民出行难问题,使小服务惠及大民生。

市民点赞反响好

家住古城路的胡女士,每天都会到大润发超市南门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去取车。

胡女士的工作单位在市体育馆附近,距离她家有一段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的路程。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入使用之前,胡女士更多的是选择乘坐 公交 车上下班,或是让丈夫开车接送。“虽然如今公交车也挺方便,但是毕竟不能直达单位楼下,如果每次都让丈夫接送的话,又会耽误他的工作,一旦遇到堵车更让人心烦。”胡女士说。

随着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建成,胡女士就多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出行选择。“首先,它很便宜,而且使用不超过两个小时就不收费,站点分布的也挺广,取车、停车都很方便。其次,骑车也可以锻炼身体,想去哪里都能去。”胡女士说。如今,不仅是上下班,平常出门买菜、串门,胡女士也会选择公共自行车。实惠、便捷,成为她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点赞的主要原因。

市民何先生对公共自行车也是赞不绝口,“如今住楼房的多了,像我家,住在6楼,自己买自行车,停在楼下怕丢了,搬上楼又太麻烦。现在好了,公共自行车随借随用,我经常骑着它四处溜达,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像胡女士一样为了上下班方便,有的跟何先生一样为了锻炼身体,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公共自行车都给他们带来了实惠,让他们“骑乐无穷”。截至目前,我市已投放公共自行车4000辆(中心城区3000辆、濉溪县1000辆),设置服务站点130个,累计为市民办卡9万余张,日均使用量达45000余次,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便民、环保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精细管理显成效

公共自行车大受追捧,对其运行管理提出了较大挑战。这么多的车辆,这么频繁的使用次数,如何保障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流畅运转呢?在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运营有限公司淮北分公司的办公现场,记者见识到了该系统在管理上的精细之处。“每一个站点,不仅具有停车的功能,还具有信息搜集与传送的功能。站点内的电子设备可以将具体数据传送到管理平台,方便我们掌握整套系统的运行情况。”公司负责人谢石磊对记者说。随后,谢石磊在电脑上打开某站点的详细信息,车辆多少、空余桩位多少、每辆车归还和借出的时间都一目了然。依靠这一管理平台,公司能够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进行合理调度。“哪个站点没有车了,我们就及时安排调度。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哪些站点用车辆较大,何时是用车高峰期,这样就能提前调度,做好准备。”谢石磊介绍说。

据了解,除了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加强调度之外,该公司还安排了60多名一线工人,分组开展巡线工作,及时发现、维修有故障的自行车。“据我们统计,每辆自行车每天的使用次数高达14至15次,如此频率的使用,对车辆的维护保养就提出了很高要求,因而我们一点也不敢放松。”谢石磊说。

同时,市市容局也大力加强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成立专门的考核中心,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考核细则,指派专人负责,对运营企业的站点管理、设施维护、车辆维修、运转调度等方面进行把关,并积极营造爱护公共自行车的舆论氛围,联合相关部门打击破坏、偷盗公共自行车的违法行为。

即将实现全覆盖

随着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一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期工程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据了解,二期工程将新建站点80余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100辆(其中,市和相山区各1000辆、杜集区采购500辆、烈山区采购300辆、濉溪县300辆),主要是对现有使用量较大的站点进行扩容,并对烈山区、杜集区等未布设站点的区域进行选点建设,实现市域全覆盖。(记者 商祥荣 通讯员 刘国勋)